第3章 (7)陰陽失調如四季錯亂:為何陽氣固密是調和關鍵?(第3/4 頁)
事情出來。於是,它們開始逆亂我們體內的氣機,就像是叛逆少年擾亂家庭秩序一樣,導致我們的臟腑功能也跟著失調了。
在這場大戲中,肺這位“嬌髒”角色可是首當其衝。肺,它可是個“多面手”,既要負責呼吸,又要開竅於鼻,還要外合皮毛,管理著人體的氣體交換和抵禦外邪的第一道防線。但是,當溼邪這位“叛逆少年”上逆於肺時,肺就遭殃了。溼邪的粘滯性讓它像膠水一樣粘在肺上,阻礙了肺氣的正常宣降。這就像是我們呼吸時,總感覺有層膜擋著,不順暢,自然就容易引發咳嗽。
而這種由溼邪引起的咳嗽,往往伴隨著一系列“難纏”的症狀。痰多,就像是肺裡總有吐不完的“膠水”;胸悶,就像是胸口壓了塊大石頭,透不過氣來;氣促,稍微動一動就氣喘吁吁,彷彿肺的功能被削弱了一大半。更糟糕的是,由於溼邪的粘滯性,這種咳嗽往往纏綿難愈,讓人頭疼不已。
面對“邪氣上逆”引起的咳嗽,我們可不能掉以輕心。中醫講究“治未病”,也就是預防疾病的發生。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注意避免感受溼邪等病邪的侵襲,保持居住環境的乾燥通風,合理飲食調養,增強體質抵抗力。一旦出現咳嗽等症狀,也要及時就醫,辨證施治,以免病情加重。
至於“可能發展為痿厥病”,這則涉及到溼邪進一步影響人體氣血執行和臟腑功能的情況。痿厥病在中醫中多指因氣血虧虛、筋脈失養而導致的肢體痿軟無力,甚至癱瘓不用的病症。雖然溼邪直接導致痿厥病的情況較為少見,但溼邪長期困擾人體,耗傷正氣,影響氣血生成與執行,確實可能間接增加痿厥病等病症的發病風險。
綜上所述,秋天傷於溼邪後出現的咳嗽症狀,是溼邪侵襲人體、影響肺氣宣降的直接表現。而痿厥病雖非溼邪直接所致,但溼邪的長期困擾確實可能為此類病症的發生埋下隱患。因此,在秋天我們應特別注意防範溼邪侵襲,保持居住環境乾燥通風,合理飲食調養,增強體質抵抗力,以維護身體健康。
“冬天傷於寒氣,到來年的春天,就要發生溫病”這一說法,便是這種聯絡的一個具體體現。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這裡所說的“溫病”並非必然由冬天寒氣直接引發,而是基於中醫“伏邪”理論的一種推斷。
冬天,這個季節啊,就像是大自然開啟的“冷凍模式”,天寒地凍,寒氣逼人。咱們人類作為自然界的一份子,自然也得遵循這四季更迭的規律,尤其是得注意防寒保暖,不然,一不小心就可能和“寒氣”這位不速之客來個親密接觸。
想象一下,如果你穿著單薄的衣服在雪地裡撒歡,或者晚上踢被子睡成了“冰棒兒”,這時候,寒氣就像是一個狡猾的刺客,悄無聲息地潛入你的身體。如果你身體裡的“正氣”(可以理解為免疫力)不夠強大,或者抵抗力正處於低谷期,那麼寒氣就很可能在你體內找到立足之地,開始它的“潛伏計劃”。它就像是潛伏在人體內的定時炸彈,平時可能不顯山露水,但一旦時機成熟——比如你勞累過度、情緒波動大、或是再次遭遇寒冷侵襲時,它就會趁機發難,讓你感受到它的威力。
寒氣入侵人體後,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不適症狀,比如手腳冰涼、畏寒怕冷、關節疼痛等,嚴重的還可能導致感冒、咳嗽、甚至更復雜的疾病。因此,咱們在冬天可不能掉以輕心,得做好保暖工作,多吃溫熱食物,適當鍛鍊身體,增強正氣,讓寒氣無機可乘。
當然,如果你已經不幸被寒氣所傷,也別太擔心。中醫有許多方法可以幫助我們驅散體內的寒氣,比如艾灸、拔罐、喝薑湯等。關鍵是要及時就醫,辨證施治,讓身體儘快恢復健康。
接著,“到來年的春天,就要發生溫病”。這裡所說的“溫病”,是指感受溫熱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熱病的總稱。雖然溫病的發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