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7)四季脈象各異,揭秘中醫脈診的四季法則(第2/3 頁)
水谷對於人體的重要性。水谷,簡單來說,就是我們日常攝入的食物和水。這些食物和水經過脾胃的運化,轉化為人體所需的營養物質,如氣血津液等,從而維持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一旦斷絕水谷,人體就會失去營養來源,各項生理功能得不到維持,自然就會導致死亡。
我們再來說說胃氣與脈象的關係。在中醫看來,胃氣是人體正氣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代表著脾胃的運化功能。脈象作為人體生理病理資訊的反映,其變化往往與胃氣的盛衰密切相關。當胃氣充足時,脈象就會呈現出一種柔和、有力、有胃氣的特點;而當胃氣衰敗時,脈象就會失去這種柔和與活力,變得生硬、無力,甚至出現真髒脈(即病邪深重,臟腑功能嚴重受損時出現的脈象)。
所謂“無胃氣的脈”,就是指在脈象中只見到真髒脈,而不見柔和的胃氣脈。這種情況往往預示著病情危重,正氣衰敗,難以救治。而“不得胃氣的脈”,則是指脈象中失去了與相應臟腑相對應的柔和胃氣特點,如肝脈見不到微弦(弦脈中帶有柔和之象,代表肝氣平和),腎脈見不到微石(石脈中帶有柔和之象,代表腎氣充足)等。這些脈象的出現,同樣提示著人體臟腑功能的異常和病情的嚴重性。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人體脈象的變化與自然界的時間節律有著密切的關係。“太陽主時,脈來洪大而長;少陽主時,脈來不定,忽快忽慢,忽長忽短;陽明主時,脈來浮大而短”,正是這一理論的體現。
我們來說說“太陽主時”。在中醫五行學說中,太陽與陽氣、火行相對應,代表著一天的早晨和上午時段(大約從卯時到未時,即早上5點到下午3點)。在這個時間段,人體的陽氣逐漸升發,氣血執行旺盛,因此脈象會呈現出洪大而長的特點。洪大,指的是脈象寬大有力,如潮水般洶湧澎湃;長,則是指脈象的持續時間較長,反映出氣血的充盈和流暢。
“少陽主時”。少陽與陽氣初生、木行相對應,代表著一天的傍晚到前半夜時段(大約從申時到子時,即下午3點到晚上11點)。在這個時間段,人體的陽氣開始收斂,陰氣逐漸增長,陰陽之間處於一種動態平衡的狀態。因此,脈象會呈現出一種不定、忽快忽慢、忽長忽短的特點。這反映了人體在陰陽交替過程中的生理變化。
“陽明主時”。陽明與陽氣旺盛、金行相對應,代表著一天的後半夜到早晨時段(大約從丑時到卯時,即凌晨1點到早上5點)。雖然這個時間段陽氣尚未完全升發,但經過一夜的休息和調整,人體的氣血已經得到了一定的恢復和補充。因此,脈象會呈現出浮大而短的特點。浮大,指的是脈象輕浮於外,易於觸及;短,則是指脈象的持續時間相對較短,但仍然有力。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所述只是中醫時間醫學理論中的一種概括和描述。在實際的臨床應用中,還需要結合患者的具體病情、體質以及環境因素等進行綜合分析和判斷。同時,脈象的變化也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情緒、飲食、氣候等,因此在診斷時需要全面考慮。
心脈的正常狀態被形象地描述為“圓潤象珠子一樣,相貫而至,又象安撫琅杆美玉一樣的柔滑”,這種脈象不僅反映了心臟功能的正常,也體現了人體內氣血執行的和諧與平衡。而夏季,作為陽氣最盛的季節,其脈象特點則以胃氣為本,柔和而微帶鉤狀,這是夏季人體生理變化在脈象上的反映。
然而,當心脈出現異常時,往往會伴隨著一系列的變化。比如,當脈來時喘急促,連串急數之中帶有微曲之象,這便是心的病脈,可能意味著心臟功能出現了某種程度的障礙,或是氣血執行不暢,需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至於將死的心脈,其表現則更為嚴重。脈前曲回,後則端直,如摸到革帶之鉤一樣的堅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