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5)中醫視角下的身體迴圈奧秘(第4/6 頁)
常卻又容易忽視的場景。在這個場景中,人體的防禦系統正處於一個相對放鬆的狀態,就像是一座未設防的城池,等待著即將到來的“入侵”。
“血凝於膚者為痺”,這便是風寒之邪的第一波攻勢。它們像是一群狡猾的刺客,趁著夜色和鬆懈,悄悄潛入人體,首先攻擊的是我們的面板和肌肉。在這裡,氣血的執行變得不再順暢,原本應該滋養四肢百骸的暖流,被寒邪所阻,形成了一種“痺”的狀態。於是,我們可能會感到肌肉痠痛、關節僵硬,彷彿身體被無形的枷鎖所束縛。
“凝於脈者為泣”,這是風寒之邪的進一步深入。它們不再滿足於在面板和肌肉間徘徊,而是將矛頭指向了更為核心的血管和脈絡。在這裡,血液的流動變得緩慢而沉重,彷彿被寒霜所凍結,形成了一種“泣”的狀態。這種瘀血或脈絡不通的狀態,不僅會影響氣血的正常執行,還可能引發一系列更為嚴重的健康問題。
“凝於足者為厥”,這是風寒之邪最為嚴重的一擊。它們沿著血脈一路向下,最終侵襲到了我們的雙腳。雙腳作為人體的末梢,本就容易受到寒冷的影響。當風寒之邪與瘀血相遇時,便形成了一種惡性迴圈,導致血液迴圈嚴重受阻。這時,我們可能會感到雙腳冰冷、麻木甚至失去知覺,這就是所謂的“厥”症。如果情況嚴重,還可能引發暈厥等更為危急的情況。
所以,當我們讀完這句話時,不僅應該感嘆於中醫對於人體生理病理的精妙闡述,更應該警醒於日常生活中的防寒保暖工作。畢竟,健康才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而預防疾病則是我們維護這份財富的最佳方式。
“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為痺厥也”時,不難發現,它不僅是對上述病理機制的高度概括,更是對生命奧秘的一次深刻洞察。
想象一下,人體的血液迴圈系統就像是一條條錯綜複雜的河流,它們遍佈全身,滋養著每一寸肌膚,每一個細胞。這些“河流”遵循著自然的規律,有序地流淌,將氧氣和營養物質輸送到身體的每一個角落,同時又將代謝廢物和二氧化碳等“垃圾”帶走,排出體外。然而,當這條“河流”遭遇風寒侵襲、氣血虛弱或其他不利因素時,它的流動就會受到阻礙,形成“血行而不得反其空”的局面。
這裡的“反其空”,可以理解為血液未能按照正常的生理路徑返回其應處的位置,也就是所謂的“空虛”之處。當血液在某一部位滯留不前時,就會引發一系列的病理變化。比如,在肌肉關節處滯留,就會導致氣血執行不暢,形成痺證,表現為痠痛、麻木、活動受限等症狀;在血脈中滯留過久,就會形成瘀血或脈絡不通的狀態,即“泣”,影響氣血的正常執行和機體的生理功能;而如果這種阻滯發生在四肢末梢或重要臟器,就可能導致血液迴圈嚴重障礙,出現厥證,表現為四肢逆冷、暈厥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此三者,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為痺厥也”這句話,不僅強調了血液迴圈順暢與否對人體健康的重要性,還提醒我們要時刻關注身體的細微變化,及時採取措施保持血液迴圈的暢通無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擁有健康的體魄和旺盛的生命力。
在中醫的浩瀚星空中,“人有大谷十二分,小溪三百五十四名”這句話,猶如一顆璀璨的星辰,閃爍著古人對人體經絡系統深刻理解的智慧之光。
我們來聊聊這“大谷”與“小溪”。在中醫的語境裡,它們可不是指山間溝壑或溪流潺潺,而是對人體經絡系統中那些重要通道的一種詩意描繪。想象一下,人體就像是一座錯綜複雜的迷宮,而經絡則是這座迷宮中的導航線,引領著氣血這股生命之河在全身流淌。“大谷”,便是那些寬敞明亮、氣勢磅礴的主幹道,它們主導著氣血的宏觀執行,如同城市中的高速公路,連線著人體的各大臟腑與重要部位。而“小溪”,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