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黃帝內經百病的病根 > 第9章 (1)黃帝與岐伯論天道人體:六六九九背後的宇宙奧秘

第9章 (1)黃帝與岐伯論天道人體:六六九九背後的宇宙奧秘(第2/3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港片:大佬的全球帝國斯萊特林的不要命小姐玩耍三國綜漫:原來是賽亞人啊綜影視七公主的穿越之旅盜墓!穿成瞎子弟弟,網戀花兒爺天道崽崽一掐指,滿朝權貴全慌了原神對比:這個旅行者實力逆天功高震主要殺我,我造反你後悔啥三叔是劉邦我靠廚藝在異世發家致富娶夫郎一人中的武當小師叔明末大文魁密謀造反二十年,皇帝以為我在擺爛大清:朕不會再做傀儡皇帝!媚娘,我是假太監,你還讓我侍寢三國之江山無限我的食客來自歷史華興傳奇港綜:小弟靚坤,最強幕後大佬!

響著人們對自然界萬物生長化收藏過程(氣數)的認識和理解。在今天看來,這些古老的智慧依然閃耀著人類探索宇宙奧秘、追求生命和諧的光芒。

接下來我們來說說“天屬陽,地屬陰;日屬陽,月屬陰”這一觀念。這是中國古代哲學中的基本理念之一,陰陽學說認為,宇宙間萬物皆可由陰陽兩極來概括,它們相互依存、對立統一,共同推動著世間萬物的執行與變化。天高遠、明亮、主動,故屬陽;地沉穩、陰暗、被動,故屬陰。同理,日作為光明的源泉,每日東昇西落,帶來溫暖與光明,自然歸於陽;而月則以其盈虧圓缺,靜謐地懸掛在夜空中,給人以清冷之感,故屬陰。

它們的執行遵循著一定的部位和秩序,這其實是古人長期觀測天象,總結出的天文知識。日行一度,指的是太陽每日大致在天空中移動一度的距離(雖然實際上由於地球自轉,是地球帶著我們在轉動,但古人基於直觀感受,形成了這樣的認識)。而月行十三度有餘,則是因為月球繞地球旋轉的週期(朔望月)與地球自轉一週的時間(恆星日)不同步,導致月球相對於恆星背景每天移動的角度大於一度,大約需要27.3天完成一個完整的圓缺週期(朔望月),因此平均每天移動的角度就超過了一度,達到十三度有餘。

至於大月、小月與閏月的產生,這是為了協調太陽年與朔望月之間的差異而設立的歷法制度。由於一個太陽年(即地球繞太陽公轉一週的時間)大約是365.24天,而十二個朔望月(即十二個完整的月相變化週期)加起來只有約354天或355天,這就造成了時間上的“誤差”。為了彌補這個誤差,使曆法能更好地反映季節變化,古人便設立了閏月制度,即在某些年份中增加一個額外的月份,即閏月,以此來調整年份的總天數,使之接近於太陽年的實際長度。

天、地、日、月的陰陽屬性以及它們的執行規律,不僅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古代天文曆法制定的重要依據。透過長期的觀測與總結,古人創造出了精妙絕倫的歷法體系,至今仍對我們的生活產生著深遠的影響。

古代中國天文學與曆法制定中極為核心的一環,即如何透過觀測自然現象(如冬至、日影長度)來精確推算時間、節氣乃至整年的天文週期。這不僅僅是科學的探索,更是古人智慧與耐心的結晶。

我們來聊聊“歲首冬至”。在古代中國,冬至被視為一年中極為重要的節點,因為它標誌著太陽直射點達到南迴歸線,北半球進入晝短夜長的極致時期,隨後便開始“陽長陰消”,萬物逐漸復甦。將冬至定為歲首,不僅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界變化規律的深刻洞察,也為後續的歷法推算提供了穩定的起點。

接下來,“用圭表的日影以推正中氣的時間”則是一種古老而精確的天文觀測方法。圭表,由直立的表和水平的圭組成,是古代測量日影長度的天文儀器。透過觀察冬至日正午時圭表上日影的最長點,可以標記出一年中日照時間最短的時刻,進而推算出其他節氣的具體時間。這種方法雖然原始,卻極為有效,是古代天文學家掌握時間、指導農事的重要依據。

至於“隨著日月的執行而推算節氣的盈餘”,這其實是曆法制定中的一項複雜工作。由於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並非嚴格的圓形,而是橢圓形,且地球自轉速度也存在微小變化,因此按照均勻時間間隔劃分的節氣(如每15天一個節氣)與實際的太陽位置並不完全吻合。為了彌補這種“盈餘”,古人需要不斷地觀測、記錄和計算,對曆法進行微調,以確保節氣與天文現象的一致性。

“直到歲尾,整個天度的變化就可以完全計算出來了”。這不僅僅是對一年時間週期的完整描述,更是古人對宇宙執行規律深刻理解的體現。透過這樣一套複雜而精細的歷法體系,古人得以準確預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

目錄
愛哭的夫君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