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回到雨族(第3/5 頁)
樹木,這不是用石塊和石斧就能砍倒的,而且也沒有鑿子、木板和鐵錘釘子。唯一能做的就是把石腳建好,古人說只要石腳挖得好,房子就不會倒。如果石腳兩邊都用木棍夾土,也能湊合,不過寬度只能是二十公分,要建造能容納幾百人的房子,不知要到何年何月。唯一能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是製作土基,土基比夯土牆房更為古老。所謂的土基,就是用木頭製作一個模具,長四十公分,寬二十公分,高二十公分,這在古代被稱為六寸六。土基的泥土必須是稀泥,並加入斷節的乾草。將泥放入模具,等待太陽慢慢曬乾,兩天後就能使用,不過要是遇到下雨就前功盡棄了。即便如此,土基使用幾十年還是沒問題的。還得考慮建房後的安全問題,周圍都是野獸的活動區域,可不能在睡夢中讓老虎溜進家門。也要防備大型部落的進攻,對於我們來說,每一個人口都無比珍貴。周圍都是平地,唯一能保障安全的就是建造城牆,不需要十米八米高,城牆只要四米高,裡面設定三個臺階,能讓人站在臺階上射箭抵禦進攻就行。為了防止被偷襲和圍攻,再挖一條護城河。想想還是建造城牆靠譜,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部落的安全。目前建造城牆有兩個選擇,一是大量燒製青磚,石灰也比較容易獲取,青磚的堅固程度和保溫效果更好。二是採用土基牆,從周到唐初期,基本的城牆都是用土基牆壘砌而成的。綜合考慮,還是土基牆更適合我們,說到底還是因為缺乏工具。正想得入神,許多族人扛著樹木回來了,有的是砍斷的,有的是合力掰斷的,甚至還有連根都拔不出來的。看到這一幕,我真是又好氣又好笑,真是一群野蠻又可愛的傢伙。撿起一根三米五左右的木棍試了試,基本可以用作承重柱。橫條大概需要三米左右,承重梁為了方便捆綁,長度大概二米二。
我看著土說道:“土,你按照這幾根木棍挑選出需要的材料。”
土和眾人接過木棍就開始一根一根地比劃挑選。野人的思維比較簡單直接,沒什麼複雜的想法。我看著他們這般低效的操作,真是急得不行。忍不住過去給了土一腳,實在是看不下去了。
“你們不會把所有材料堆在一起,一眼就能看出長短,然後再分開挑選,這樣不是快很多?”
土摸了摸屁股,傻笑著說:“好的,族長。”
“如果材料長度需要修改,相差不大的話,就不用砍斷,直接把坑洞挖深就行,如果相差很大,那還是得砍斷,不過上面的樹杈一定要保留。”
這群野人雖然一無所有,但渾身充滿了力氣。我帶著他們做了兩個人字梯就不再管他們,來到泥坑旁,看到許多小野人在泥坑裡玩得不亦樂乎,歡快地蹦跳著。這場景瞬間讓我想起了動畫片裡的佩奇和喬治,只是他們少了一雙雨鞋。我讓孩子們加入更多的斷草,讓稀泥更加凝固。一直忙到中午,第一個臨時營地的整體框架終於完成,橫條上已經可以鋪設茅草了,整體前高後矮,最大斜度約二十公分,這樣基本不會漏雨了。還是因為沒有工具,只能一點一點地鋪設,第一遍鋪設茅草時要排列整齊,防止下雨漏水。在茅草的頂端澆上稀泥,等稀泥幹了再鋪上第二層茅草。這樣屋頂就算完工了。下面的牆壁只能用大量的木條一根根地插起來當作牆,每隔四米留出一個排煙管道和門。將牆體插好後,在內外牆都抹上稀泥,用木棍抹平就光滑了。在室內用石頭砌出一個灶臺,再用石頭和小木棍堆出排煙管的雛形,在兩邊都抹上稀泥。這樣,第一個臨時營地就算基本建成了。接下來的兩個營地讓土帶著他們照葫蘆畫瓢就可以了。
當土帶領著野人們開始建造第二個臨時營地時,大家的動作明顯比第一次熟練多了。孩子們更加賣力地參與其中,在泥坑裡歡快地蹦躂著,為稀泥增添了更多的斷草。一些女人則在旁邊有條不紊地整理著木條,為搭建牆壁做準備。
我在一旁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