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2)面色透露健康秘密:輕重病色分辨與調治指南(第1/4 頁)
在中醫理論中,面色的變化確實與身體的健康狀況息息相關,而面部不同部位的顏色變化,更是能反映出不同的臟腑功能和病理狀態。這需要我們運用中醫的望診技巧,細緻地審察面部各部位的色澤,從而把握疾病的主病要領。
首先,我們來看看面部的上、下、左、右四個基本區域:
1.上部(額頭、眉間)區域而言,它被視為心肺功能的“晴雨表”。
額頭,作為面部的重要部分,其色澤變化往往能反映出心火的盛衰。當額頭顏色偏紅時,按照中醫的理解,這往往意味著心火較為旺盛,可能是因為近期情緒波動較大、工作壓力增加,或是飲食偏於辛辣、油膩,導致體內熱量累積,心火上升。當然,這也可能與血液迴圈加速有關,比如劇烈運動後或情緒激動時,額頭可能會因血液充盈而顯得紅潤。
而眉間,也就是印堂部位,其色澤變化則更多地與肺氣相關。在中醫看來,肺主氣,司呼吸,外合皮毛,開竅於鼻。因此,當眉間出現暗色或青色時,這往往提示我們肺氣可能不足,或是肺部有寒邪入侵。肺氣不足可能表現為呼吸不暢、氣短乏力、容易感冒等症狀;而寒邪入侵則可能導致咳嗽、咳痰、鼻塞流涕等外感風寒的表現。
當然,以上只是中醫理論中的一種解釋,並不能完全替代現代醫學的診斷。如果發現自己的額頭或眉間色澤有異常變化,並伴有相關症狀時,建議及時就醫,透過現代醫學的檢查手段來明確病因,以便得到針對性的治療。
2.下部(下巴、口周)區域而言,它被視為腎和脾胃功能的“鏡子”。
下巴,作為面部的下端,其色澤變化往往能反映出腎氣的盛衰。在中醫理論中,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主生長發育與生殖,同時腎也主水,調節體內水液代謝。因此,當下巴顏色晦暗時,按照中醫的理解,這往往與腎虛有關。腎虛可能表現為腰膝痠軟、頭暈耳鳴、記憶力減退、性功能下降等症狀。當然,這裡的“腎虛”並非指現代醫學中的腎臟疾病,而是中醫理論中的一個概念,涵蓋了更為廣泛的生理和病理變化。
而口周,也就是嘴唇周圍,其色澤變化則更多地與脾胃功能相關。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為氣血生化之源。因此,當口周顏色發黃時,這往往提示我們脾胃功能可能不佳。脾胃功能不佳可能表現為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腹脹腹瀉、面色萎黃等症狀。在中醫看來,黃色往往與脾溼、脾虛有關,因此口周發黃可能是脾胃溼邪內蘊、氣血生化乏源的表現。
3.左側往往與肝的功能緊密相連。肝主疏洩,調暢氣機,同時肝也藏血,調節血量,確保人體各部位得到充足的血液滋養。因此,當左側面部顏色偏青時,按照中醫的理解,這往往與肝氣鬱結或肝血不足有關。
肝氣鬱結是指肝的疏洩功能失常,氣機不暢,導致氣血執行受阻。這種情況下,患者可能會感到情緒低落、胸悶脅痛、乳房脹痛等症狀。而肝血不足則是指肝臟藏血功能減弱,無法為身體提供充足的血液滋養。這時,患者可能會表現為面色蒼白無華、頭暈目眩、失眠多夢等症狀。當然,左側面部顏色偏青只是這些內在病變在體表的一種反映,具體診斷還需結合患者的其他症狀、舌象、脈象等進行綜合分析。
4.右側往往更多地與肺和大腸的功能相關。肺主氣,司呼吸,外合皮毛,開竅於鼻,而大腸則主傳化糟粕,與肺相表裡。因此,當右側面部顏色偏白時,按照中醫的理解,這往往與肺氣虛弱或大腸功能失調有關。
肺氣虛弱可能表現為呼吸不暢、氣短乏力、容易感冒、聲音低微等症狀。這種情況下,患者可能會感到體力下降,容易疲勞,且對環境的適應能力減弱。而大腸功能失調則可能表現為便秘、腹瀉、腹脹等症狀,影響人體的消化和排洩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