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黃帝內經百家講壇翟雙慶第一部 > 第13章 (3)治之大則,逆從到行,如何把握

第13章 (3)治之大則,逆從到行,如何把握(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殺殺人,泡泡妞梢明大明,你的崇禎回來了大明:朕才是帝國之主紅樓恩孝侯召喚系統:我以大漢鐵騎霸天下古今交換,我成了女帝背後的男人家族式造反一拳:KING你怎麼真無敵了最強藩王造反,老朱喜當太上皇!玄門老婆不見後,戀愛腦他哭了魏臣諸葛亮重生,一切盡在掌握!河東崛起龍符令逆轉紅樓:從拯救秦可卿開始正德盛世從豹房開始援明傳四合院重生,大國科技工匠明末,從草原崛起

在探討古代中醫的經典對話中,黃帝與岐伯的對話,總是充滿了深刻的醫學哲理與智慧。渴望瞭解醫學的精髓與至高無上的法則。

在治療的最高境界中,不應僅僅依賴於外在的望色(觀察病人的面色、面板等)和切脈(診斷脈象)等診斷手段。雖然這些是中醫診斷的重要部分,但真正的治療之道,需要超越這些表象,深入探究疾病的本質。

在運用這些診斷方法時,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被表象所迷惑。只有這樣,才能把握住治療的大原則,即“治之大則”。

如果醫生在治療時不能正確判斷疾病的逆順(即疾病的發展趨勢)、不能分清標本(即疾病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那麼就會像失去國家的君主一樣,失去對疾病治療的控制權,導致病人的病情惡化,甚至危及生命。

透過去除舊疾,恢復身體的健康,人才能達到真正的健康狀態,即“真人”之境。這裡的“真人”,在中醫理論中,是指身體與精神都達到高度和諧與完美的人。

岐伯總是強調望色與切脈在診斷中的重要性,這是他所熟知的。這種治療思想,體現了中醫的個體化治療原則,也是中醫智慧的精髓所在。

在全面瞭解患者病情與心理狀態的治療方法。建議醫生在治療時,要關閉門窗,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與患者建立深入的溝通,仔細詢問患者的病史、病情以及心理狀態。透過這種方法,醫生可以更加準確地把握患者的“神”(即精神與心理狀態),從而制定出更加精準的治療方案。

如果患者能夠保持積極的心態,與醫生建立良好的信任關係,那麼治療效果往往會更好;反之,如果患者心態消極,甚至對治療失去信心,那麼治療效果可能會大打折扣。

讓我們回到古代,那時的醫者深信疾病與人的精神情志、氣的執行息息相關。他們透過“移易精神,改變氣的執行”,以及“祝由”這種心理暗示或精神療法,來調整患者的身心狀態,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這種方法,強調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以及身心一體的理念,體現了古人對生命奧秘的深刻洞察。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醫學逐漸發展,人們開始更多地藉助藥物和物理手段來治療疾病。這種轉變,無疑是人類對疾病認識不斷深化的結果,也是醫學科學進步的體現。

至於為何疾病有時能治癒,有時則不愈,這背後的原因複雜多樣。一方面,疾病本身具有多樣性、複雜性和不確定性,不同的疾病、不同的患者、不同的治療時機和方法,都可能影響治療效果。

但在古代,人們的生活方式與我們現代人大相徑庭。他們生活在自然之中,與禽獸為鄰,這種原始而質樸的生活方式,其實蘊含著許多智慧與哲理。

在那個時代,人們沒有複雜的物質追求,巢穴居處,簡單而實用。他們追逐生存的方式,或許在我們現代人看來充滿了艱辛與挑戰,但對他們而言,這卻是生活的一部分,是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方式。

當寒冷來臨,他們透過活動身體來抵禦嚴寒;當暑熱難耐,他們便尋找陰涼之地避暑。這種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其實是我們現代人應該學習和借鑑的。

在內,他們沒有過多的眷戀和羨慕,沒有物慾橫流的紛擾;在外,他們沒有奔走求官的勞累形役,沒有世俗名利的牽絆。這種安靜淡泊、不謀勢利、精神內守的意境,確實是一種難得的境界。

在這樣的生活狀態下,邪氣自然難以深入侵犯他們的身體。因此,他們既不需要藥物來調理內在,也不需要針石來治療外在。即使有疾病的發生,他們也會透過調整精神狀態和氣的執行,運用祝由的方法來治療。

祝由,其實是一種古老的心理療法,它強調透過調整人的心理狀態來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目錄
大明:老朱偷看我日記,繃不住了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