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7)人迎寸口脈象,揭示生命危機訊號(第1/5 頁)
揭秘黃帝內經,彷彿帶我穿越回了古老的中醫殿堂,那裡瀰漫著草藥香與智慧的沉澱。首先,得澄清一下,這“人迎一盛病在少陽”等描述,是中醫脈診中的獨特語言,它並非字面意義上的“一盛就生病”,而是指脈象的強弱變化與人體健康狀況之間的微妙聯絡。
想象一下,中醫大夫輕輕搭在你的手腕上,或是頸側的人迎脈上,閉目凝神,感受著那細微而複雜的脈動。這不僅僅是數心跳那麼簡單,每一次跳動都像是身體在訴說著自己的故事,而大夫則是那個能讀懂這些故事的智者。
人迎脈”作為一個重要的診斷依據,其盛衰變化往往能反映出人體內部臟腑經絡的病理狀態。當我們說“人迎脈一盛到四盛”,實際上是在描述人迎脈在不同病理狀態下的強度變化,這種變化對於中醫辨證施治具有重要意義。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人迎脈並非特指某一具體的脈象形態,而是中醫切診時的一個特定部位,即頸部結喉旁兩側頸總動脈搏動處,也稱為“人迎脈”。《靈樞·寒熱病》有云:“頸側之動脈人迎。”此處所描述的人迎脈,是中醫診斷中用於判斷人體在外之陽氣盛衰的一個重要指標。
一盛病在少陽”,我們首先需要深入理解其背後的脈象學原理與臟腑經絡的相互作用。所謂“一盛”,是對脈象狀態的一種細膩描繪,它可能指的是脈象在少陽經所循行的部位呈現出的一種較為顯著或偏盛的態勢,這種態勢往往反映了少陽經氣血執行的特定變化。
在中醫看來,少陽經,即手少陽三焦經與足少陽膽經,是溝通人體內外、上下、左右的重要通道,它們不僅參與著氣血的輸布與臟腑之間的協調,還負責著情緒的調節與免疫機能的維護。因此,“一盛病在少陽”可以理解為少陽經所主的功能區域出現了氣血執行不暢或臟腑功能失調的情況。
具體而言,這種脈象的偏盛可能意味著少陽經所過之處,如脅肋部、耳部、眼部等,出現了相應的不適或病理改變。例如,患者可能會感到脅肋脹痛、口苦咽乾、目眩耳鳴、情緒易波動等症狀,這些都是少陽經功能失調的常見表現。
治療上,中醫會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與脈象變化,採用調和少陽、疏通氣機的原則進行辨證施治。
“二盛病在太陽”這樣的中醫術語時,首先要做的是將其拆解理解。在中醫理論中,“太陽”通常指的是足太陽膀胱經和手太陽三焦經及其所關聯的臟腑功能,主要負責抵禦外邪、調節水液代謝等重要作用。而“二盛”則可能是對脈象或病理狀態的一種量化描述,暗示著太陽經系統出現了較為明顯的異常或亢進狀態。
不過,這裡需要澄清的是,傳統中醫經典中並沒有直接以“二盛病在太陽”這樣具體而量化的術語來描述病症,這更像是一種假想的或特定語境下的表述。但既然提出了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中醫理論的角度進行一番合理的推測與探討。
假設“二盛病在太陽”是指太陽經系統的功能亢進或病理變化達到了一個較為顯著的程度,那麼這可能與外感風寒、邪熱侵襲太陽經,或是體內陽氣過盛、水液代謝失衡等因素有關。患者可能會出現惡寒發熱、頭痛身痛、無汗或汗出不暢、小便不利或頻數等症狀,這些都是太陽經功能失調的常見表現。
治療上,中醫會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與脈象變化,採用發汗解表、利水滲溼、清熱瀉火等方法來調和太陽經的功能,恢復其正常的生理狀態。
“三盛病在陽明”,不得不佩服古人對人體生理病理變化的精妙洞察。這裡的“陽明”,主要指的是手陽明大腸經與足陽明胃經,它們如同人體內部的兩條重要“生產線”,負責著消化、吸收、排洩等一系列關乎生命活力的關鍵環節。
想象一下,如果這兩條“生產線”突然加速運轉,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