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3/4 頁)
總不得不對馮老爹充滿了感念之情。
雖說名字取得非常響亮,俱樂部的辦公區不過是一棟普通的二層小樓。因此沒費多大力氣,我們便找到了馮寬所說的那位“魏叔叔”。“魏叔叔”是位人高馬大的中年人,簡單聽馮寬講明瞭來意,他便很爽快地答應了我們的請求。為了表示對我們的重視,他不僅親自帶大家去庫房挑選了兩套只供“內部使用”的潛水裝備。還另派了一名叫“老方”的工作人員專程護送大家去渡口,並且反覆交代一定要他幫我們找個妥帖的船家。
這位老方是個辦事周全的中年人。雖然樣子看起來有些未老先衰,可說起話來卻總是熱情洋溢。不知是有意還是無意,他一路上總是不停地偷眼看著王漫,並且還順便給大家講解了許多水庫裡的故事。
按老方的說法,雙河水庫以前曾經是一片山區。二十多年前,省市各級有關部門經過反覆考察論證,才決定在這裡興建一座中型的蓄能水庫。水庫建成後,群山大部分都已被淹沒在水裡,只有一些較高的山頭還露在水面上。原來那些山區的農民大部分都在水庫動工之前就遷到別處去了,只有極少數故土難離的人家在水庫建成後又返回來買船當了漁民。由於人口稀少,這些漁民便都分散住在那些露出水面的小山包上,情景頗象小說裡那些佔山頭的“山大王”。
起先,這些佔山為王的漁民們一年四季都是以打魚為生。近幾年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城裡人喜歡在週末或節假日到水庫遊玩。於是,一些頭腦靈活的漁民便自發地搞起了旅遊經濟——剛開始的時候,他們還只是在勞作之餘把那些城裡來的遊客接到自己的“山頭”上,和他們同吃同住,體驗一下真正的漁家生活,事後再適當地收取一些簡單的費用。可是沒用多久這些漁民就漸漸地發現,這樣輕鬆得來的收入,居然遠遠要比辛苦打魚多出了得多。因此很快便有人乾脆放棄了主業,一心一意地做起了“船東家”。
從發展的角度講,這原本是件雙贏的好事。而且也完全附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然而時間久了,事情就不免有些變了味道——無論在任何地方,都不會缺少那種頭腦異常靈活的“聰明人”。而決定一個人是否足夠聰明的關鍵,就在於他是不是能夠比別人更容易找到“竅門”——由於庫區特殊的地理位置,遊客進出那些山頭就只能靠漁家的小船。而一旦到了山上,無論平時再怎麼囂張,也會象一條被釘在砧板上的魚,只剩下了任人宰割的光景。因此,那些坐地起價或者坑人害己的事便時有發生。庫區管理處也曾接到過一些遊客的投訴,可是一方面由於死無對證,同時也沒有足夠的政策依據,最後也就不了了之了……
聽了老方的介紹,大家才明白為什麼魏總執意要派人把我們帶到渡口,並且還三番五次地交代一定要找個妥貼人家了。
發哥的狗3
依照老方的吩咐,我們把車停在了距渡口大約三、四百米的路邊。為了避免引起太多的注意,老方只點名要馮寬和我陪他去聯絡船家,其他人全部留在車裡待命。下車之後,他還特意交代文濤:無論什麼人過來搭訕,只管讓大家不要開口。
看著老方煞有介事的樣子,我開始覺得我們要去的地方似乎並不是一個普普通通的渡口,而是“坐山雕”的威虎山。
走過一段長長的斜坡,我們才來到水庫的壩頂。離得老遠,就已經看見渡口邊的圍欄上歪歪斜斜地坐著一群打扮得花枝招展的年輕人。他們大多打著赤腳,體面些的趿了雙塑膠拖鞋,一字兒排開地在那裡說笑。見我們漸漸地走近,這些人便一擁而上,一下子把我們圍在中間不停地喊著:“嘿!哥們兒!要船嗎?到我們家吧!我們哪兒吃、住、玩一條龍啊!”“到我們家!我們家裡外裡三溫暖吶……”隨著這些喊聲,一張張醬紫色的面孔在我眼前招搖而過——看著這些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