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名臣名將12(第2/3 頁)
不是空有滿口仁義道德,虛偽的人。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這句話的意思是人應該研究自然,瞭解自然界的事物和規律,從物質上豐衣足食,精神上倫理政教。為民眾選擇正確的命運方向,確立生命的意義,人應該在天地之間建立以仁為核心的價值體系,透過道德和教育來賦予民眾生命的意義和價值。
天地之心是指天地間萬事萬物陰陽消長的規律性,人作為天地之心透過自身的價值觀念投射到天地之間,與天地合而為一。
為生民立命則源自孟子的立命思想,強調透過修身致教達到安身立命的境界,張載認為教育是立命的關鍵,透過教育來提升民眾的生存能力和生命的意義。
張載的關學理論影響到明朝一代名臣,聖人王陽明,相似的命運,前者橫渠悟道,後者龍場悟道,王陽明也是明朝武宗時期的名臣,領兵打仗把攻心為上玩到極致,破敵先攻心,因此很少用武力平定天下。
北宋時期的張載不僅在思想上有著巨大的影響力,在政治上也積極踐行自己的理念。他曾多次向朝廷進言,提出許多關乎民生社稷的良策。例如,他針對北宋當時土地兼併嚴重的現象,倡導重新丈量土地,按人口合理分配,使得眾多無地百姓得以耕種,生活漸趨穩定。
在文化傳播方面,張載廣收門徒,打破門第限制,不論出身貴賤皆可入學聽講。他的弟子們將關學帶到各地,進一步擴大了其學說的影響力。
後世對張載的評價極高。史學家稱讚他為北宋思想界的一座高峰,其思想猶如璀璨星辰照亮了那個時代乃至之後數百年的精神天空。學者們敬仰他知行合一,既能構建宏大精深的理論體系,又能切實改善社會狀況。他的“橫渠四句”成為無數仁人志士一生追求的目標,激勵著世世代代的中國人胸懷天下,不斷探索真理,努力實現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歷史名將北宋仁宗時期的統帥,大將狄青!
狄青字漢臣,汾州西河縣人。北宋時期名將,狄青青年時投身軍伍,入為宮廷禁軍衛士。
宋仁宗寶元初狄青以下級武官身份來到西北前線在戰場上驍勇善戰屢立戰功逐漸獲得升遷。
歷涇原路副都部署,經略招討副使,加官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惠州團練使等。元昊稱臣時狄青已成為知名大將。
此後改調河北前線,後又歷遷步軍馬軍副都指揮使等並加銜至節度觀察留後。皇佑四年,狄青因功勳頗著由彰化軍節度使,知延州升任樞密副使,躋身執政大臣之列;旋即出任宣徽南院使,荊湖北路宣撫使,提舉廣南東西路經制賊盜事,被宋廷授予指揮全權,一舉平定廣源州儂智高的軍事反抗。
戰後狄青復為樞密副使,不久又升為樞密使達到了其政治生涯的頂峰。
嘉佑中京師暴雨,積成大水,狄青因避水遷家至相國寺居住,被人誣衊後被罷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出判陳州。
於嘉佑二年,疽發髭而卒。狄青生前勇猛善戰,長於用兵,治軍嚴整。逝世後宋神宗為追念其功績曾下令將狄青的畫像掛在禁中並親手御製祭文予以悼念。
元代脫脫曾評價狄青:“青為人慎密,寡言,其計事必審中機念而後發,行師先正部伍,明賞罰。與士同飢寒勞苦,雖敵猝犯之無一士敢後先者,故其出常有功。”
計事深思熟慮,用兵先定遠略,是狄青作為一個成熟的將領的標誌之一;對敵作戰善用詐巧是狄青戰術指導的一個特點。
然而宋朝明面上君明臣賢卻容不下一代名將,可以這樣講宋朝文官集團一句話都能罷免甚至要了將領的命,而且前面還可以頂上皇帝的名義。足以證明宋朝士大夫,皇帝們寧願亡國滅種也不願意信任放權給武將,一代忠臣名將最後是憂鬱而死。
狄青之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