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仁安羌之戰落幕(第1/2 頁)
楊洪按照斯科姆的計劃,此刻已經秘密運動到仁安羌以東叢林地區,正準備繼續向仁安羌方向運動時,與112團2營3連的殘部相遇,得知仁安羌的戰況,楊洪大吃一驚,沒想到日軍這麼快就開始反擊,而且如此兇猛。從劉連副口中瞭解了仁安羌日軍的情況後,楊洪斷定是日軍33師團主力已經趕到。楊洪與蔡雍、羅兵三人一商議,根據同時間歷史情況分析,日軍33師團應該聚集在馬圭一帶,加上配置給33師團的其他兵力,日軍此刻至少有12萬人以上,進攻仁安羌大約5000人,馬圭防守不可能需要7000多人,按照日軍作戰的習慣,至少還兵分一路行進。伊洛瓦底江以西為高山密林地區,日軍不可能在此區域開闢道路進攻曼德勒,時間也不容許日軍這樣做,日軍最好的辦法還是沿仰光至曼德勒的公路沿線北上,搶佔曼德勒。日軍必須儘快佔領仁安羌並打通道路,這時,能夠阻擋日軍33師團的最好的地方就是約歸、巧克伯當一線,賓河河面太窄,日軍完全可以搭起臨時浮橋從任何一個地方渡河北上。日軍另一路必定是另闢捷徑,突擊約歸、巧克伯當!
楊洪三人迅速做出分工,羅兵帶領 113 團的 1 營北上,去協助退守賓河大橋的 112 團北撤;蔡雍帶領 600團3營南下馬圭,如果日軍分兵,就利用夜晚的掩護,伺機再次襲擊日軍在馬圭的中轉線;楊洪則帶領大部分兵力繼續向仁安羌運動,試圖在夜晚對仁安羌的日軍發起偷襲。同時,楊洪將戰情的變化上報給斯科姆和遠征軍一路軍司令部,提示他們放棄仁安羌一線,回防約歸、巧克伯當。楊洪也悄悄地聯絡老大黃偉等,提醒他們注意歷史走向,預防遠征軍戰線崩潰。
斯科姆收到楊洪的電報後,又收到了齊學啟仁安羌戰敗的報告,立即意識到原計劃的作戰已經無法實現。他連忙下令 95 師及其他各部停止南下,96 師回防約歸、巧克伯當一線。然而,斯科姆在慌亂中卻忘記了通知在賓河大橋死守的齊學啟等部。而遠征軍一路軍司令羅卓英顯然沒有留意楊洪這個低階軍官發來的軍情報告,也沒有做出任何調整部署的安排。這也是 112 團在賓河口死戰,齊學啟、劉鳴人將軍戰死,112 團幾乎被全殲的原因。
當夜,日軍剛崎部隊一個大隊在火力的掩護下,從賓河南岸強渡賓河,向北岸齊學啟112團殘部發起攻擊,齊學啟等無力防守,將3門重炮炸燬後,分散向北突圍,臨行前,齊將軍沒有忘記向斯科姆和羅卓英發去軍情緊急的電報!這時的斯科姆才意識到自己的失誤,羅卓英才想起楊洪的電報。羅卓英連忙與戰區參謀長史迪威聯絡,二人根據西線事態,趕緊調整緬北的防禦計劃。而作為緬甸戰區總司令的亞歷山大,這時已經來到欽敦江邊,下令英軍開闢臨時道路,打通撤往印度的通道。
半途回防約歸、巧克伯當96師師長286、287團和新38師114團一個營在96師師長餘韶的帶領下,匆匆趕到巧克伯當,部隊還沒有完全展開,就遭到從約歸方向過來的日軍原田部的襲擊,原來,原田在偷渡賓河後,接到剛崎已經攻克仁安羌的訊息,立即轉向直插約歸、巧克伯當一線,而駐在約歸的英緬軍1師一部,收到亞歷山大的命令已經向北撤退,斯科姆也已被亞歷山大嚴令撤離,約歸只留下一個連象徵性防守,日軍一到來,立即投降。餘韶不得不命令部隊邊打邊往北撤,向曼德勒方向轉進。楊洪在深夜收到了遠征軍及戰區參謀長史迪威的命令,要求龍隊伺機北返,在必要情況下,收攏南線潰散的各部。
羅兵帶領的113團1營也從東側的賓河偷渡北上,利用黑夜掩護,沿仰光至曼德勒公路東側北進,黑夜裡,西北方向不斷地槍炮聲吸引羅兵等,他們警惕地靠過去,最後在一處無名之地,接應出由96師先遣營3營為主的殘部300多人,得知新38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