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何為復興?(第1/2 頁)
他們跟隨書童進入草廬,只見一位身著樸素長袍的中年男子正坐在案前,手持羽扇,神情淡然。
劉備上次與他見過一面未勸說成功,對劉協不抱太大希望,只當是來拜訪。
劉協看到大名鼎鼎的諸葛亮,心中不禁湧起一股敬意,三步並兩步快速走到諸葛亮面前,
深深一鞠躬,語氣中帶著難以掩飾的激動:“孔明先生,久仰大名,今日得見,實乃三生有幸。”
諸葛亮同樣在打量這位來自遠方的客人,他注意到劉協的禮節和急切,以及他們身上所
帶有的不凡氣質,心中已有幾分判斷,但依舊保持著一貫的沉穩與冷靜。
他緩緩開口:“兩位遠道而來,必有要事,不妨直言。”
劉協可不好直接開口就是‘老師求你撈我吧我不想繼續努力了’這等荒唐之言。
劉備主動介紹:“先生,這位是劉協,漢室宗親,自幼飽讀詩書,胸懷大志,為了復興漢室,他不遠萬里,歷經艱辛,尋求賢才輔佐。”
諸葛亮朗聲笑了兩聲,笑眯眯瞧著劉協,“那我有一疑還需請教陛下,既然您志在復興漢室,何為復興漢室?”
劉協聞言,微微一愣,隨即正色回答:“孔明先生,復興漢室,非一日之功,亦非一人之力所能及。朕認為,復興漢室,首先需穩定內政,消除割據,統一人心。其次,要整頓軍備,抵禦外患,恢復漢室昔日的榮光。最後,要廣納賢才,興辦教育,提升民智,使國家長治久安。朕雖不才,但願以身作則,與天下英才共謀大業。”
劉備逐漸收起了臉上的隨意之色,眼裡閃過一抹驚豔,此等風度與氣度,非尋常人所能及。
諸葛亮搖了搖頭,嘆氣道:“若是閣下真有此志向,那還是請回吧。”
劉協聽聞此言,心中一沉,但並未放棄,他繼續追問:“孔明先生,朕所言句句肺腑,若有不足之處,還望先生不吝賜教。”
諸葛亮微微一笑,目光深邃:“陛下所言,皆為大義,然復興漢室,非僅靠武力與政令所能成事。須知,人心向背,才是根本。若不能贏得民心,縱有千軍萬馬,亦難成大業。”
劉協聞言,若有所思,他深深一拜:“先生所言甚是,朕確實忽略了民心的重要性。那麼,依先生之見,朕該如何著手贏得民心呢?”
劉協的語氣中透露出一絲急切與誠懇。
諸葛亮搖著羽扇,對這位小陛下有了些興趣。
平常之人若是在他這般的境遇下,或許早已心灰意冷,但劉協卻不然,滿臉的堅毅與執著,未有絲毫的動搖。
此年輕人怕是不簡單啊,心下對劉協的印象有了些許改觀。
“復興漢室,首先需從教育入手。興辦學校,普及教育,讓百姓知曉禮義廉恥,明白忠孝節義。如此,民智得以開啟,民心自然歸附。”
“其次,要減輕賦稅,改善民生,讓百姓感受到朝廷的關懷與恩澤。”
“再者,要公正司法,嚴懲貪腐,讓百姓相信朝廷的公正無私。”
“最後,陛下需以身作則,勤政愛民,以德治國,方能贏得人心,實現長治久安。”
劉協聽後,連連點頭,深感諸葛亮之言切中要害,決心依此行事,以圖漢室中興。
“孔明先生,您的教誨,朕銘記於心。朕將立即著手實施這些措施,以期漢室之復興,先生想要什麼?朕定當盡力滿足。”
諸葛亮羽扇輕搖,淡然回答:“陛下,臣所求者,非金銀財寶,亦非高官厚祿。臣只願見漢室中興,百姓安居樂業,此乃臣畢生之願。”
劉協聞言,心中更是敬佩,這才是真正的忠臣,不為私利,只為國家和百姓著想!
正是他想要的謀士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