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宗鄴昭的反擊(第1/2 頁)
雍王宗鄴昭在湖州事件的勝利中意識到,地方士紳的聯合不僅能削弱總商會的權威,還可以成為進一步鞏固地方勢力的契機。他召集幕僚,在南昌府內展開了新一輪的謀劃。
“湖州的成效已證明,士紳若團結起來,中央的改革便無從下手。”宗鄴昭目光沉穩,語氣平靜中透露著一絲鋒芒,“接下來,我們必須把目光轉向潤州和金陵。這兩地不僅是經濟重鎮,還是東宮勢力的象徵。”
梁硯建議:“潤州是江南士紳的根基之一,但總商會的力量較強。若想滲透,需要從兩方面下手:一是利用稅賦的矛盾,挑動中小商戶對總商會的反感;二是以文化名義,透過宗親議會重新樹立地方士紳的權威。”
宗鄴昭點頭:“很好。金陵的情況稍顯複雜,那裡是東宮的勢力中心,需慢慢佈局,待潤州穩固後再圖金陵。”
潤州城內,原本穩定的商貿網路逐漸出現了裂痕。一些小商戶公開表達對總商會稅賦政策的不滿,而士紳之間也開始議論總商會的改革是否真正惠及地方。
在一次士紳的茶會中,一名老士紳語氣低沉地說道:“改革本是好事,但總商會的政策只顧大局,卻未曾考慮地方的實際難處。地方的自主權日漸縮小,潤州再這樣下去,豈不是京師的附庸?”
另一名年輕的絲綢商人則激烈附和:“沒錯!稅賦日益沉重,中央為何不想想我們這些地方商人的生存?”
這些言論很快傳入監察司的耳中,蘇子恆雖已離開江南,但他的佈局依然在運轉。他派駐在潤州的密探立即將此情況傳回京師。
在東宮的書房內,宗鄴文收到潤州的密報,臉上浮現出一絲擔憂。他對幕僚說道:“雍王的手已經伸向潤州了。他利用地方士紳的怨言,試圖再度複製湖州的模式。我們不能讓這種局面再次出現。”
監察司總監接話道:“殿下,潤州計程車紳雖有不滿,但他們尚未完全倒向雍王。如果我們能及時調整政策,化解他們的疑慮,潤州的局勢或許能穩住。”
宗鄴文點頭:“很好,派人到潤州,與地方士紳展開直接對話。同時,總商會應推出更具靈活性的政策,減少對地方自主權的干涉。”
與此同時,宗鄴昭透過潤州的地方豪族陳家,悄然將一批資金注入潤州的絲綢商會,以支援那些反對總商會的商戶。這批資金不僅用來抵消稅賦壓力,還用以資助地方士紳舉辦一場“江南文化大會”。
在潤州的一座書院中,陳家家主陳楨對一群地方士紳說道:“江南是文化的根基,而不是政治的附庸。我們應以文化為紐帶,團結地方士紳,向朝廷爭取更多的發言權。”
這種言論迅速在潤州士紳中傳播開來,一時間,“地方文化自治”的呼聲逐漸高漲。而這場文化大會,也成為雍王擴大地方勢力的又一關鍵佈局。
宗鄴文敏銳察覺到潤州文化大會的潛在威脅,他召集幕僚,決定以一種更柔和的方式應對這場危機。
“文化是地方士紳的精神寄託,若我們一味打壓,只會讓他們更加疏遠中央。”宗鄴文說道,“不如因勢利導,派東宮的學士參與文化大會,同時以支援地方文化發展的名義,鞏固與士紳的關係。”
他隨即下令:
派遣東宮學士:由東宮的文化學士團帶著朝廷支援的名義參加大會,以示中央對地方文化的重視。
資助地方文化活動:宣佈設立“江南文化振興基金”,由總商會提供資金,支援地方的書院與學術活動。
暗中監控:監察司與東廠聯合行動,確保文化大會不會成為地方割據的藉口。
文化大會當天,潤州城內高朋滿座,各地士紳與學者齊聚一堂。大會上,陳楨以東道主的身份開場,他在發言中隱晦地提及地方文化的重要性,並藉機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