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部分(第3/4 頁)
,沒有用那些特殊手段。
“只有真情實感才能打動觀眾,你表現出來的感情越接近真實,觀眾越容易被感染,所以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不要借用物理手段去表現角色的感情。”他一直牢記哈靈頓的話。
可惜的是,這位不錯的老師已經回英國了,而且走之前沒有通知他,也沒有留下聯絡方式,讓他頗為鬱悶。
如此這般,加上沒人像他這樣,明白成為另外一個人的感覺是怎樣的,以及充分的事前準備,他最終還是抓住了角色的內心世界並厚積薄發了出來。
之後,有斷斷續續拍攝了兩週,到了3月初,劇組移師紐約開始了那裡的外景。主要的場面就是,在迪克父親的宴會上,雷普利穿著借來的普林斯頓大學的校服彈琴,被對方誤會成了迪克的同學。還有就是宴會結束的街景,雷普利所住的地下室的外景等等,雖然故事發生在50年代,但現在的紐約和四十多年前的紐約沒有太多的變化。
肖恩以前和母親來過幾次紐約,對曼哈頓的高樓大廈和棋盤格一樣的街道印象頗深,洛杉磯雖然也算繁華,但因為在地震帶上,高樓並不多,更沒有這樣密集。事實上,美國很少有像紐約這樣高樓如此密集的地方,畢竟在這接近400萬平方英里的土地上,只有接近3億的人口,所以有人說紐約是最不美國的地方。
好萊塢大部分知名電影公司都在這邊有分部,因為在華爾街旁邊更方便融資,米拉麥克斯更是乾脆將總部設在這裡。
說到這個,霍伯格和奇恰雷利滾蛋後,米拉麥克斯很快再派了個製作人過來。這次對方沒有再做小動作,老老實實的處理著和財務相關的事情,看上去是放棄了。肖恩現在也只能這樣祈禱了,否則的話再這麼來一次,自己雖然不懼,但影響恐怕會很壞。
紐約這邊的外景還算順利,肖恩玩過一段時間樂器,還在同學的樂隊裡擔任過主唱,會那麼一點鋼琴,說不上有多好,但是做做樣子,在鏡頭前糊弄一下還是沒問題的。
五、六天之後,劇組隨即啟程去了義大利,那邊的外景才是重中之重。其實,在初步瞭解了電影的運作之後,肖恩覺得有些鏡頭完全可以在攝影棚裡搞定,比如雷普利和梅瑞迪絲逛街,又或者迪克父親來威尼斯處理兒子的事情,以及雷普利和迪克、弗萊迪參加派對等等。
就像在水池裡拍攝遊艇以及小舟裡的戲份那樣,道具師做好佈景,四周拉起綠色的簾幕,後期將景色新增進去就行了,這樣應該能節省不少資金。不過導演明格拉顯然是個實景主義者,據說幾年前拍《英國病人》的時候,就曾想去撒哈拉沙漠取景,但幾經勸說加上實地考察後確實不適合,這才改為埃及和摩洛哥。同樣,如果不是海上風浪大,又很難等到適合的天氣,遊艇上的那幾個鏡頭說不定也會進行實地拍攝。
“實景有實景的好處,不是嗎?至少,我在導演那兒看了你從古羅馬廣場外走過的鏡頭就覺得,非常的美麗。”利用空餘時間談起這個時,凱特這麼說了句。
“的確,實景終究比cg要更真實。”肖恩點了點頭。
好吧,如果不是明格拉堅持要來義大利出外景,而且還有這麼多地方——看看名單,從羅馬到威尼斯再到波西塔諾、那不勒斯,都快將幾個知名城市走完了。如果他選用後期合成的話,肯定會節省不少,那麼說不定就不缺知名演員的片酬,自己也就沒機會了。
“好了,今天就到這裡吧。”將雷普利以迪克的身份陪梅瑞迪絲逛街的戲份拍攝了兩段後,場務領班宣佈今天的工作結束。
看看時間,雖然拍攝的是晚上的景色,但實際上才下午五點左右,儘管雲層很厚,天空還是很明亮的。這就是電影的神奇之處,透過調節光圈以及使用特殊鏡頭,加上燈光師的各種設定,可以在白天拍攝出黑夜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