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部分(第1/4 頁)
德志和尹懋見賈友牛揹著揹簍回家了,尹懋說:“這樣辦,你看好不好?”
德志問:“怎樣辦?”
尹懋說:“我們再申請一點錢,幫他們再買一點水管,看起來,這個是新增的專案,沒在計劃內,但是,確實有這個需要。”
德志說:“我們明天去看看究竟,再說好嗎?”
尹懋說:“當然,看了心裡會更有數,也好計算到底需要多少水管。”
事情就這樣商定,二人當晚話,到第二天一早,德志跟賈友虎打電話說:“今天有空嗎?”
賈友虎說:“有,有好訊息嗎?”
德志說:“暫時沒有,我們需要去實地看看再說。”
賈友虎說:“沒問題。我馬上上來。”
德志說:“如果水源在你們下邊,就不要上來了。免得走回頭路,冤枉。”
賈友虎說:“沒關係!山裡人,走慣了山路,一天不走,腳板都發癢呢。”
德志聽了,還真是那麼回事。習慣了做某事,就一直想做,一天不做,就難受。就像作家,每天都要寫點東西,不寫,就難受,寫了,就快樂,因為作家寫的,就是想說的話,內心被充滿,就想要倒出來,倒出來最好的媒介就是文字,讓想法變成文字,讓別人來看,來對照,來分析,就是好的。文字的力量很大,可以打動人心。文字也能存留久遠,讓後代子孫可以透過文字,來學習前人的事情、前人的為人。模仿前人來行事為人。德志興趣就在寫作,而寫作成了德志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融入了德志的生命當中。
什麼事情做習慣了,突然停下來,還真不適應。比如寫日記,德志天天寫,結果,突然不寫了,就很不習慣。擱置時間一長,再回頭想寫,心裡有,卻寫不出來。正如茶壺裡煮餃子,肚裡有貨,就是倒不出來。苦悶之極。
早晨,是尹懋做飯,吃過早飯,賈友虎果然上來,也揹著揹簍。揹簍是比較好的工具,在農村,沒有揹簍,就如同人沒有手。因為山高坡陡,用扁擔挑東西,非常難;很容易碰到筐。揹簍在人的背上,不佔空間,容易上下貨,非常方便。累了,可以用打杵支撐著筐的底部,人站在那裡休息,休息完了之後,就可以繼續趕路,也不用坐凳子,到處都有山石,那裡都能坐,但是,有些石頭就是不敢坐。打杵是最好的支撐工具,是可以移動的板凳,深受山民的歡迎。
德志問:“今天不去理髮了?”
賈友虎說:“最近農活比較多,我堂客做得辛苦,我在家幫幫忙,免得她絮叨個沒完沒了。一刻也不住嘴,不消停,真受不了。”
德志問:“你現在準備去哪?”
賈友虎說:“準備去打豬草。”
尹懋問:“養了幾頭豬?”
賈友虎說:“我們家人口多,餵了六頭豬。”
尹懋問:“養豬幹什麼?”
賈友虎說:“養豬,可以賣錢,改善一下生活,養豬的好處太多了。我也說不好了。”
德志問:“你們吃肉是怎樣解決的?”
賈友虎說:“吃自己養的豬,殺了,醃製,然後放入烤房,燻烤,成為臘肉,想吃的時候,就可以將肉取下來,用水洗乾淨,洗乾淨之前用火燒一燒,將肉上的毛燒掉,然後再用水煮,晾乾,想吃的時候,就切一綹,配上各樣蔬菜,就是很不錯的山珍美味了。”
德志問:“你們養的豬出欄後,怎樣處理?”
賈友虎說:“六頭豬,賣四頭,吃兩頭。”
正在說話間,賈友虎家的來了,她就是高顴骨女人,她並非像命相書上所寫的那樣剋夫,而是非常熱心快腸,願意幫助別人,不圖回報的。可是,德志不相信相書,也不相信占卜,但是他相信“生死有命,富貴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