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部分(第2/4 頁)
頭上的官兵們撤到城牆後的街壘工事後去躲避,只留下了少部分擔任警戒的人員。
不久,隨著西門外的清軍炮兵陣地上率先發出一聲巨響,清軍對衡山縣城的進攻正式開始。
……
“轟!”“轟!”…接二連三的炮響猶如平地炸開的驚雷,帶著咄咄逼人的驚天聲浪朝著小小的衡山縣城席捲而來。一顆顆高速飛行的熾熱炮彈打在城樓、城牆上,濺起大片肆意飛揚的磚石碎屑。薄薄的一層包磚在第一輪炮擊下便被打得粉碎,牆體內部的夯土在頃刻之間便綻開了一團團黃色土煙。煙塵瀰漫之中,似乎連大地也在為之顫抖。
早在清軍炮擊開始之前,負責防禦各段城牆的湖廣鎮將士便已經大都下了城頭。躲到了城牆後的掩體中。
儘管時間緊促,但在全體官兵的共同努力下。城中的防禦體系已經初見規模。在城門後的主街道上,官兵們利用裝滿泥土的麻袋和從城中拆來的石料構築了一道道街壘工事,周圍的許多房屋也被改造成防禦工事,而那些可能被清軍所利用、為他們提供掩護的建築物則被通通拆掉。每一面城牆後,這些大大小小的工事都形成了大致三四道縱深防線。第一道防線距離城牆大概八十步左右,各道防線之間大致相隔四五十步的距離。
此外,城中湖廣鎮官兵的防禦任務具體劃分如下:東面城牆以及附近的街區由陷陣營負責防守,並配屬了從泰山營和烈火營抽出來的近一千火銃兵;防守南、北兩面城牆的主力則分別是剛鋒營和破軍營;華山營的官兵們也全部分發了武器,並一分為三。其中一個千總隊與泰山營共同戒備西側城門,另外兩個千總隊則分別前往南門和北門,作為剛鋒營和破軍營的預備隊。飛虎營則在城中候命,準備隨時聽候命令前去增援情況緊急之處。
清軍的炮擊持續不停,炮聲一潮蓋過一潮,一時間毫無停歇的跡象。或許是因為之前已經嚐到了與湖廣鎮進行白刃戰是什麼結果,多鐸沒有輕易下令步卒攻城。而是希望先透過這種持續而猛烈的炮火摧毀城中明軍的抵抗意志、消耗掉他們的抵抗力量,之後再全軍壓上。
衡山縣城畢竟是一座小城,當初構築城牆的目的也以防禦土匪流寇為主,設計者和修建者們恐怕根本不會想到有朝一日這座地處大明腹地的小城會迎來異族軍隊的如此兇猛的炮火攻擊。因此,城牆的牢固程度不要說與南京城那種雄城大邑相比,就算比起贛州、長沙等地的城牆來也是遠遠不足的。
經過半個多時辰的炮擊過後,承受著清軍最猛烈炮火的東面城牆便已經面目全非,城樓已經完全被轟塌,牆面上的包磚大片散落,其中的黃色夯土變得千瘡百孔,垛口也被毀掉過半,牆體頂端出現了好幾個��說膙字,並在一步步地向下擴充套件。尤其是最初被清軍轟開又被明軍填補上一半的那個大豁口,更是成了清軍炮兵的重點轟擊物件。那些匆匆被填上的土石材料根本經不住炮彈的轟擊,紛紛倒塌了下去,轉眼之間,豁口中又只剩下了一堆不到一丈高的廢墟隔離著城內與城外。其他三面城牆的情況稍微好一些,但也好不到哪兒去,照這種形勢發展下去,被轟塌只是個時間問題。
這一次,清軍的炮兵似乎比之前變得更為執著,炮彈的消耗幾乎已經不在他們的考慮之內,甚至對炸膛的顧慮也少了許多。抱著儘快轟塌城牆的目的,多門火炮朝著某一塊區域不停地集中射擊,將牆體轟得搖搖欲墜、岌岌可危。
不過,炸膛的危險終究還是要考慮的。在經過一個多時辰的輪番轟擊之後,城外清軍的幾十門大炮的炮管幾乎全部都發紅髮熱,再繼續打下去怕是真的要炸膛了。這時,震耳的連綿炮聲才暫時告一段落。
炮聲停止之後,隨著多鐸的命令下達,三個方向的清軍步卒都朝著城門方向開始了試探性的推進。而與此同時,躲在城牆下的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