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部分(第3/5 頁)
看來,這些地區與貴州雖然相隔不遠,但意義卻大不一樣。至少可以向各地仍在堅持抗清的忠臣義士表明:天子依然沒有放棄湖廣。只是這一次由於少了朱大典這個強人在場,他們的聲音弱了不少,顯得有些乏力。
與正月底的那次一樣,這一次的內閣會議上同樣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聲音。只是。兩種聲音的比例卻發生了大部分改變,建議隆武帝離開湖廣前往貴州的大臣已經佔了絕大多數。
聽完這兩種觀點。隆武帝沉吟片刻,又點了兵部右侍郎呂大器的名。自從朱大典代天子督師出征之後,呂大器便暫代了兵部尚書一職,執掌兵事。眼下大敵當前,隆武帝在某些問題上想聽聽他的意見。
“呂愛卿,依你看,我朝守住衡州的可能有多大?”隆武帝問道。
聽隆武帝如此一問,在場的眾位大臣頓時一陣緊張,他們生怕這位頗有膽氣的天子在意氣催使之下又做出“堅守衡州”之類的決定。
面對投向自己的多雙眼睛,呂大器感到了一陣壓力,但他還是決定如實回答:“啟稟陛下,當前我朝在衡州的可用之兵僅有衡州總兵楊國棟部四千餘人以及來援的黎靖總兵蕭曠部一萬人,再加上數千京營兵士,總人數在兩萬左右。但各部戰力卻是層差不齊,尤其是京營中更是以新募兵員為主,難以與東虜的虎狼之師相抗衡。此外,在衡州附近還有駐防寶慶的黃晉部和駐防攸縣的黃朝宣部,但黃晉部不過四五千老弱之卒且離衡州數百里之遙,怕是派不上用場,而黃朝宣部雖然號稱也有兩萬之眾,但其中真正的可用之兵恐怕也就一萬左右,更何況,陛下下旨調其來援也需要一定時日。因此,微臣以為,我朝守住衡州的可能性微乎其微,陛下應儘早離開此處險地方為穩妥之策。”
呂大器的話音一落,眾位大臣微微鬆了口氣,繼續關注著隆武帝的反應。
聽完呂大器的話,再結合之前聽到的大臣們的意見,隆武帝陷入了沉思。雖然他現在已經基本確定,衡州是不能再待下去了,可是心中卻是極為的不甘。他是一個力圖進取的人,但登基後的一系列遭遇卻幾乎與他之前的理想相距甚遠,先是籌劃的北伐因為鄭氏兄弟的制肘以及其他原因而始終未能實現。後來清軍攻陷福建,他不得不移駕湖廣,而現在面對清軍的再次大兵壓境,連衡州也呆不下去了。這麼一次又一次的移駕別走,一次又一次壯志難酬,究竟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呢?
看著在御座前來回踱步的隆武帝,在場的眾位大臣都安靜了下來,等待著他做最後的決定。經過以往的接觸,大臣們已經瞭解到,這位天子雖然為人較為寬厚,但在某些問題上卻會表現得格外固執。尤其是自從去年離開福建,脫離了鄭氏兄弟的那種近乎軟禁的制肘之後,這種性格便越加凸現出來。因此,在他做決定之時,大臣們都不敢輕易去打擾。
思索了一會兒,隆武帝覺得事情也不是那麼糟糕。清軍雖然戰鬥力強悍、來勢洶洶,但其畢竟是勞師遠征,而自己身邊也好歹還有兩三萬可用之兵,雖說幾乎不可能取勝,但憑藉著地利的優勢與之周旋、避開其鋒芒還是不難的。更何況,朱大典已經率三萬援軍南下,其中的龐嶽所部更是在數日內殲滅萬餘清軍的勁旅。此外,堵胤錫也已經督率著忠貞營從夔東而來。一旦這兩支援兵能及時趕到,局面還不是不可收拾。
“元輔。”隆武帝停住了腳步,看向了位列眾臣之首的黃道周。
“老臣在。”
“你替朕擬一道旨意,調攸縣的黃朝宣部前來勤王。另外,身在衡州的諸位臣工,做好隨時撤離衡州的準備。”
“老臣遵旨!”黃道周應諾。
隆武帝的這一番話令諸位大臣懸著的心放下來不少,但他的話還沒有說話:“不過,不到萬不得已,朕是不會離開湖廣前往貴州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