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部分(第3/5 頁)
州期間,教導營便進行了成功的嘗試,將經過遴選和兩個月適應性訓練的新兵分配到剛鋒營和破軍營中之後,兩營的基層軍官都在感嘆,這批新兵比過去好帶了不少,一入營便迅速進入了狀態。也正因為如此,剛鋒營和破軍營才迅速恢復了元氣。
聽完沈士元的彙報,龐嶽連連稱讚,並對一些細節提出了修改意見。
辰州衛指揮使司方面,辛玉勇也幹得不錯,與寶慶衛可謂相得益彰。結合之前視察過的衛所,龐嶽粗略地估計了一下,儘管長沙衛和衡州衛遭受戰火波及,屯田生產遭遇重創,但今年的年景不差,其餘幾衛收上來的軍糧再加上從廣州運回來的一部分,夠全軍吃到明年秋收是綽綽有餘的。
根據地發展得好,龐嶽自然大感欣慰,好好地獎賞、勉勵了諸位部下一番,並讓龍文周做好接受新來的工匠、技師和原料裝置的準備,讓沈士元的教導營做好接收俘虜的準備。此次,龐嶽從廣東帶回了新招募的工匠、技師近千人,並從俘虜的廣東清兵中挑選了老實精壯者近四千人一同帶回了辰州,交由教導營訓練之後充作後備兵員。
對新來的工匠、技師,龍文周自然是大喜過望,猶如瞌睡碰到了枕頭。如今製造總局不缺苦力,就缺技術人才,這千人的到來,無疑能使製造總局的實力再上一個新臺階。
對訓練俘虜一事,沈士元心中卻有些牴觸,畢竟他一向仇視韃子,對這些剛剪了辮子的前漢奸自然也是恨屋及烏。可軍令如山,也由不得他不樂意,只有服從一途,只盼著來日在訓練中再好好的出口氣。
但龐嶽操心的事還遠遠不止這些,送走了沈士元等人,儘管已經過了三更,他依然毫無睡意,想起另外一件大事,即刻讓人喚了上次曾秘密出使過襄陽的情報司把總錢友德前來。(未完待續。。)
第九章 協議
湖廣九溪衛,忠貞營駐地
最近這些日子,李過始終一愁莫展。身為忠貞營各部名義上統帥的他,需要考慮的事情實在太多。方方面面,林林總總,還盡是些麻煩事。可思來想去,解決之道卻是寥寥無幾。
這首當其衝的便是糧餉問題,五六萬大軍再加上隨軍的老弱婦孺,共有大小二十餘萬張嘴在那等著,所需數額可不在少數。僅此一項,就差不多可以讓人焦頭爛額。
依照朝廷的規定,忠貞營的糧餉首先要靠自耕所得,不足的部分再由朝廷撥付。上半年湖廣戰事結束之後,隆武帝便正式下詔,將九溪衛以及常德境內的部分衛所轄區劃給了忠貞營作為駐紮地。其中原有的軍戶,大部遷往辰州衛,其餘的由常德境內的其餘衛所接納。原來的衛所屯田悉數由忠貞營接管,自力更生以滿足日常所需。
軍戶的遷移倒是沒費多大周折,九溪衛因比鄰戰火頻發的湖北,軍戶流失最為嚴重,到目前只剩下一千戶出頭,辰州衛接收起來並未太大壓力,忠貞營也從此有了一塊安身之地。
問題在於糧食。即便是鼎盛時期,按理論上的最大額度計,九溪衛轄下可夠耕種的軍田也不過二十萬畝出頭。就算這二十餘萬畝均是良田,都在忠貞營手裡,自耕自種,不用上交稅糧,每年兩季都碰上豐收,一年的收穫相對全軍全體家眷所需,仍顯不足。若無戰事。勒緊腰帶,或許能堅持一年,也僅夠餬口而已。要是收成不好。或者有大規模軍事行動,那收穫的糧食就遠遠不夠了。
這還是按最大理論田畝數、最好的年景而言的,更不用說如今九溪衛應有的軍田十不存三,本年的農時也被戰火所耽誤。剛剛接手此地的忠貞營根本不可能立馬實現自給。
按理說,這個問題也並非不能解決,缺額可由朝廷撥付。可如今湖廣才經歷過大戰,兩廣亦光復不久。隆武朝廷自身的財政尚且捉襟見肘,又哪有餘力撥付?即便能撥一些下來,不過也是杯水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