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第3/5 頁)
溫色釉瓷和仿元青花這兩種難度極高的瓷種,這次根本不可能交出滿意的展品。本想借這次參展地機會讓季凡在同行面前載個跟頭。現在看來恐怕是要落空了。
由於季凡臨時又注入了一千萬地流動資金,解決了資金不足問題的龍興瓷皇公司為了準備博覽會的展品。正緊鑼密鼓動地進行瓷器的燒製。隨著柴窯燒製次數的增加,易長風對於青花瓷燒製溫度的控制已經是駕輕就熟,只是對於溫差絕不能超過五度的高溫色釉瓷地燒製仍然是十窯難成一窯,大體來說還是以廢品居多,期間由於溫度得當,倒是偶爾燒出成功一窯高溫色釉瓷,可惜釉色不夠純正,令易長風連稱無比婉惜。
“易老沒關係地,這至少說明我們距離成功燒製高溫色釉瓷器又前進了一大步。”季凡安慰道。對於此次參展,他對高溫色釉瓷倒是沒有抱太大的希望,而是把希望更多地寄託在元青花地仿製上。
以唐俊以首的元青花仿製小組這些天來為了這次參展的作品也算是絞盡腦汁,想到這次參展的作品數量一定不在少數,而作為景德鎮四大名瓷之一的青花瓷也必然是同行們選擇的瓷種,如果參展的作品沒有新意,選擇與別人早已用濫的紋飾題材,將很難使自己的作品脫穎而出。
圍繞採取何種紋飾題材,大家坐下來專門研究了半天,也沒有商量出一個好的方案,唐俊忽然想起黃山之行謝東源曾經提起過青分五色,而黃山的瑰麗景色同樣濃淡相宜,極富有層次感,繪製在青花瓷上效果一定不錯。想到這裡,他提議道,“我倒是有個好的建議,前些天公司組織大家對黃山一遊,想必在座的各位對黃山的美景定然是記憶猶新,並且多少繪製了幾幅黃山山水畫吧!大家認為如果把黃山美景繪製在瓷器上效果怎麼樣?”
“這是個大膽創新的想法,我認為覺得可行,至少能夠避免與別人創作題材撞車。我可以提供兩幅畫作供大家參考。”季凡當初自己安排大家到黃山遊玩,只是為了給大家放鬆放鬆,卻沒想到竟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創作靈感。
唐俊這個頗具想象力的創意被大家一致透過,取來此次黃山寫生的畫作,由於這些人大多從事繪畫藝術多年,畫功精湛老到,因此這次所繪製的畫作線條流暢,淡雅清爽,墨色淋漓,構圖疏朗,每一幅畫都各具特色,大家經過精心挑選,從中選取了二十四幅寫意水墨畫作做為瓷器創作的紋飾題材,包括唐俊在內的十二名陶藝師開始了青花瓷的繪製。
季凡這些日子即使天天泡在畫坊裡學習青花瓷的繪製,但是由於在瓷器上繪製不光要有良好的藝術修養和繪畫功底,而且這還是個熟練工種,因此他和黃欣怡、謝東源等人一樣雖然上手很快,已經初步掌握了青花畫法,但與唐俊等人比較起來無論是畫功還是技法都略顯稚嫩,倒是不敢奢望自己繪製的青花瓷能一步登天成為公司參展的作品。
什麼時候能象唐俊揮灑自如地採用勾、描、填、塗、抹、皴等行筆技法在瓷坯上繪畫就好了,看著黃欣怡等畫家看著寶石藍青料羨慕的眼神,季凡鼓勵道,“大家不要氣餒,以大家的繪畫功底,我想只要經過努力,不久的將來很快就有資格使用這種寶石藍青料了。”
這十八名畫師儘管對於一個畫坊裡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待遇多少有些想法,但看到季凡也同自己一樣使用珠明料繪製,心裡原有的牢騷立刻沖淡了許多。知道這是技不如人所形成的差距,這些剛剛入門的畫師自然想盡快提高自身實力來彌補實力上的不足。
為了認真透徹地鑽研元青花的紋飾,他特地安排易明俊從網上按元青花的比例下載了大量元青花的圖片,並裝訂成冊,閒瑕時就拿出來翻看研究一番。他從元青花最常用的紋飾畫起,繪製出的波浪紋、變體蓮瓣紋、如意雲頭等幾種紋飾倒是象模象樣,而繪製出畫面開闊的疏朗型的紋飾雖然不能做到象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