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3/5 頁)
弟今日重逢乾了這杯。”
“漢章兄,我的那點酒量你還不清楚,你儘管幹,我隨意便是。”孫明學說著淺淺地啜了一小口。
“看來明學兄你光顧著研鑽業務去了,酒量沒長啊!”程漢章對他知已知彼,也沒有和他過多計較。
孫明學酒量雖淺,但是從事瓷器鑑定工作多年,閱歷豐富見多識廣。在酒桌談起古玩收藏裡地閒聞秩事倒是滔滔不絕妙趣橫生,季凡和馬超群兩人聽得津津有味。
“孫院長上眼力過人學識淵博,倒是讓我們大開眼界呀!”馬超群十分欽佩地說道。
孫明學聞聽此言不由長嘆一口氣,忽然話鋒一轉向馬超群問道:“馬
也從事拍賣行業多年,你覺得如今中國瓷器現狀如何
“當然是形勢一片大好啊!”馬超群一臉興奮地說道:“這幾年來在國內市場上,瓷器拍賣市場的溫度越升越高,在倫敦佳士得進行的拍賣會上,元青花大罐鬼谷子下山更是以23億元人民幣的價下了中國瓷器拍賣地國際市場最高價。在瓷器價格突飛猛進的同時,古瓷卻是越拍越多,這可真是讓人感到無比欣慰呀!”
“這古瓷器增加的原因其實很簡單,一方面是由於近些年海外的古瓷器大量回流,這些回流瓷器地拍品質量的提高,直接帶動瓷器價位整體上揚;另一方面看到瓷器價格漲幅驚人,一些投資人士也把過去購得的價位較低地瓷器再次拿回瓷器市場,造成了今天這種瓷器越拍越多地現象。”孫明學說道。
“噢,原來是這樣。”馬超群如夢方醒地說道。
“古瓷地價格扶搖直上接連攀升,但是我們現代瓷器行業的發展前景卻是不容樂觀,實在令人擔憂啊!”孫明學眉頭緊鄒一臉憂慮地說道。
“孫院長此話怎講?”季凡問道。
“中國是瓷器之國,中國地英文可譯為瓷器,瓷器在很多外國人眼中就是中國的代名詞,瓷器在中國歷史悠久,古代的勞動人民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精美絕倫的佳作,可是這麼都已經成為過去的歷史了。在當前國際瓷器市場上卻有個奇怪現象:中國瓷器總產量已經佔到了全世界的一半,而總產值卻僅僅佔世界的五分之一。”孫明學介紹道。
“產出與銷售完全不成正比,孫院長怎麼會變成這樣啊?”馬超群不解地問道。
“這幾年我藉著到國外回購文物的機會,也曾到各國走訪過。你們知道我這個人一輩子就擺弄瓷器了,因此每次出國的時候,我都要到各地的瓷器市場走一走,但是在那裡看到的情況卻是讓我大吃一驚。在美國,瑞森瓷業集團生產的只是一套用來存放骨灰的瓷器,可以賣到上萬美元,而中國景德鎮窯場生產的用來裝飾的粉彩瓶確只能賣到十幾美元;在日本東京舉辦的亞洲瓷器展上,日本伊賀家族的豐利株式會社生產的瓷器可以賣到幾萬美元,而我國景德鎮著名瓷藝家精心製作的作品卻只能賣幾千美元;而在新加坡就象不用提了,在牛車水地攤上花幾美元就可以買到中國瓷器。泱泱東方大國,有著幾千年的瓷器製作史,曾經使我們引以為自豪的中國瓷器,價錢居然如此之低,實在讓我這個中國人為之臉紅啊!”孫明學痛心疾首地說道。
“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啊?”馬超群問道。
“首先是經濟原因,由於缺乏足夠的資金注入,當我們還依靠古老落後的手工作坊式的生產方式維持生產,而西方發達國家人家早就採用了靜電等比較先進的機械裝置進行大規模的生產。其次就是我們自身的原因,雖然有千年傳統手工藝的傳承,可是不注重產品質量的把關,致使生產出的產品良莠不齊,以次充好、粗製濫造、檔次不高,難見珍品,沒有品牌、附加值低、重複生產、內耗嚴重,相互壓價、手工作坊式的生產方式難以形成規模,這些都成了我國瓷器發展的主要原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