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情有可原(第1/2 頁)
范蠡和文種一向被大家看成越王坐下的大紅人,權傾朝野。 外人羨慕他們的風光,卻看不到他們在朝中面對的驚濤駭浪。 范蠡被刁難慣了,一點都不意外,他很謙虛的接受對方的質疑,同時詢問對方的意見。 “這位大人說的很對!下官思慮不周,讓您見笑了!不如請您來說說看,護衛大越的王師只剩下寥寥數萬人,一旦有事發生,我大越該如何應對?” 官油子只管挑刺,他可說不出十全十美的辦法。 “範大人謙虛了。本官小小的中大夫,哪能有什麼看法。軍國大事,自有相國大人和上將軍為大王分憂。” 老相國跟聽不見似的,一心打瞌睡。上將軍手下直屬的部隊從二十多萬,變成了寥寥數萬,他是心灰意冷,不想再挑這副爛擔子了。 “大王,相國大人,還有在場各位大人。本人身為國之重將,未能為大王分憂,反而讓麾下將士傷亡殆盡,造成了今日慘淡的局面。我有罪!請大王免去我的職位,讓真正有能力的人來指揮我大越的大軍。” 勾踐面上不露聲色,心裡其實是焦躁欲狂的。關於楚越之戰的過程他已經看過奏報了,楚王的國書他也看過了。詳細的細節他無從得知,大致的經過是很清楚的。 越國要向吳國復仇,軍隊是關鍵中的關鍵!自己苦心孤詣的臥薪嚐膽,好不容易積攢起來的軍隊,就這樣稀裡糊塗的跟楚國對耗掉了。十年心血一朝喪盡,他恨得牙齒都要咬碎了,如果可以的話,他真想把已經戰死了的越國領軍大將拉來狠狠鞭屍一百次!不!一萬次都難解心頭之恨! 除了恨自家指揮官外,勾踐也恨楚王!這個冥頑不靈的死腦筋,居然說越國不宣而戰是無恥的侵略,不相信他勾踐的一片苦心,生怕越國趁機佔領楚國國土,決然的拒絕了合作!寫的內容可笑之極,說什麼越國毫無誠意,目的顯而易見的是為了佔楚國的便宜!勾踐氣的想親自衝到楚國都城去,當面扇他幾個大耳光,幫他把傻氣給扇出來!老子要是真想佔你楚國的國土,我提前派使臣去搞毛啊!直接偷襲不好嗎? 這些話,勾踐不會說出來,他溫和的聲音,帶著悲傷和激盪。 “上將軍不必自責,此次軍事行動,事發突然,犯下錯誤的人不是你。要說最應該負責的人,是盲目下達伐楚命令的本王自己,大越的困境是因為本王領導無方造成的,與其他任何人無關。 本王應該給全體犧牲的將士們道歉,以告慰他們的忠魂,並讓他們的家人為他們的壯烈犧牲而沐浴榮光! 本王同樣愧對那些傷殘的官兵,對這些為國負傷的勇士,理當予以提拔獎賞。願意繼續為國效力的,安排他們到各地去引導和訓練新兵;不能繼續服役的,要賜予田產,保障他們能安享餘生。 王師雖傷亡慘重,但他們並沒有戰敗,王師的威名絕不能被玷汙,補充王師重鑄輝煌是我大越必然能完成的光榮任務。為此遠大的目標,本王懇請各位愛卿,務必盡棄前嫌,勠力同心攜手努力!” 包括范蠡和上將軍,以及與前者爭論過的大夫,全體朝臣一齊高呼:“謹遵大王旨意!” 在勾踐隱晦的力挺之下,透過廷議,最終,從地方抽調精銳補充到直屬部隊來的提議得以透過。相對於國家整體的安穩來說,區域性地區的隱患,在不得已的前提下,是可以暫時接受的。 朝會之後,群臣下班回家,唯有范蠡和文種留了下來。 “範卿、文卿,關於吳國兩位有什麼看法?” 文種見范蠡無爭先之意,於是自己站出來先發表了意見。 “微臣認為,此次事件之後,吳國方面的威脅去之大半。吳王將不再懷疑我國,我大越可以更加放開手腳全力發展。” 吳國伍子胥倒臺後,沒有人再刻意防備越國,以後的日子自然輕鬆很多。這一點范蠡也表示贊同,不過他認為伍子胥終究還沒死,不能掉以輕心。 “文大人說的沒錯,如今的吳國朝堂,必然更加忽略我大越。可是我方卻不可掉以輕心,伍子胥始終未死,與我國親近的太宰卻遇害了。一旦伍子胥重回吳國朝堂,我大越面臨的威脅將無人可以抵擋。” 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