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 頒佈夏曆(第2/3 頁)
!”
皋陶接著道:“火歷觀大火星執行,以明四時八月。大火昏見東方地平,為火歷正月春分;大火昏見東方半空,為火歷二月立夏;大火昏見南中天時,為火歷三月夏至;大火昏見西方半空,為火歷四月立秋;大火昏見西方地平,為火歷五月秋分;大火晨見東方半空,為火歷六月立冬;大火晨見南方中天,為火歷七月冬至;大火晨見西方半空,為火歷八月立春。春耕放火,秋收納火,以保火種延綿。天地有陰陽二氣,寰宇有日月執行。火歷知陽火而不知風雨,知火種而不知雨墒。無節氣物候,無平閏晦朔,疏而不密,略而不精,實難推行四海而皆準也!”
子契心雖不甘,仍向皋陶拱手道:“皋陶首領高談闊論,想必定有新曆之法!子契願洗耳恭聽!”
皋陶覺察到子契不滿之意,忙道:“皋陶不才,只是就事論事,司徒切莫縈懷!皋陶只曉刑法政事,曆法精研遠不如司徒大人!”
子契聞聽此言,才面色緩和,回到群臣行列。
皋陶接著向夏禹拱手行禮道:“夏後,臣皋陶舉薦一人,可與伯益首領共創新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夏禹問道:“不知皋陶首領舉薦何人?”
皋陶道:“此人名為豎亥。豎亥本舜帝時測師,其人高大健行,猿臂長足,身高九尺,一跬五尺,一步一丈。故舜帝命豎亥測華夏輿圖之數。豎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自東極至西,合五億十萬九千八百步。豎亥遍遊四方,通曉民情,更觀日月天象,明陰陽變化,知夷夏之別,悟萬物之理,近年來日夜整理,編撰一部新的歷法。此新曆上合天干地支,下分四時二十四節氣。歲有四時,月有二氣,年有正閏,月有朔望。明日月執行,合春耕秋收,知風露雨雪,啟生民農事,光照八荒,恩澤四海,足以通行吾大夏邦國。”
夏禹大喜道:“眾位首領,意下如何?”
群臣聽罷,皆道:“此新曆合天時民意,當可推行。”
夏禹闊步走到殿前,道:“傳吾後令,命豎亥、伯益修訂新曆,虞疆、子契、皋陶協訂。待新曆成,命為夏時歷,華夏邦國,皆遵行之。”
群臣叩首道:“謹遵夏後命!”
是年十月,夏曆修訂完成,夏禹下令推行華夏部落聯盟各個大小邦國。華夏部落諸侯皆宗夏,令出如一,民心鹹同。
夏禹有感皋陶輔助治水、推行刑教、協訂夏曆之功,召集夏后氏部落首領,決心禪位皋陶。皋陶五讓天下賢者,後稱疾不出,隱居荒山。
夏禹二年,皋陶薨。
夏禹三日不飲不食,神如槁木,不住對著皋陶隱居之地的方向嘆息。夏禹想起當年堯帝讓賢許由、巢父之事,嘆道:“皋陶,賢人也!於民有功,不貪高位,不慕賢名,淡泊從容,功成隱退,真聖人之行也!”於是,便命伯益為政官,總理朝政。
夏禹五年,巡狩,會諸侯於塗山。諸侯朝見,皆稱臣納貢,盟誓同心。
塗山會盟之後,夏禹繼續向南巡狩,遇見一條大江,江闊數十丈,深不見底。幸好有一條大木舟經過,夏禹便帶兩個隨從登舟渡水。舟中有六七人,多是當地要往來渡河的百姓。夏禹此時巡狩,穿著粗布衣裳,戴著蓑笠,舟中人只覺此人莊重從容,凌然生威,也不敢多言怠慢。夏禹便端坐在舟中,眺望江面,但覺遠山疏影,霧氣濛濛,隱隱有下雨之兆,霧氣之中恍惚還有龍形騰躍,傳出陣陣龍吟之聲。木舟似乎被莫名的力量掀動,在江面上下顛簸。
“不好!是江龍負舟!”有人高聲喊道。
這時舟頭和舟尾同時一陣劇烈抖動,左右顛簸,濺起水花數尺。
“啊?是二龍負舟!若是單龍,尚能僥倖活命!二龍負舟,真是前有強敵,後有追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