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部分(第1/5 頁)
這便是著名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的故事,但是,這只是小說家的虛構而已。
首先,劉備的二位夫人當時在曹操手中不假,但是關羽當時是偷偷離開,不可能還有機會帶上劉備的二位夫人。
其次,“過五關”這個情節設計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地理方位混亂。當時關羽從哪裡出發?當時曹操應該在延津以西或者官渡(今河南中牟縣東北),而且是官渡的可能性最大,因為曹操在延津以西誅文丑之後,迅速進行戰略轉移,南退至官渡。
那麼關羽要到哪裡去?袁紹當時率主力軍推進至陽武(今河南原陽縣東南,在官渡以北),這時的劉備,應該就在陽武。《三國志·武帝紀》記載:“紹進保陽武,關羽亡歸劉備。”
官渡到陽武,直線距離,也只是40公里!關羽騎著馬,一箇中午就可以到達目的地了。然而,羅貫中卻讓他首先透過東嶺關(虛構的地名),接著又折向西北,奔波一千多里,走到洛陽,繞個大彎,又折回東方,經過汜水關、滎陽,最後再到達白馬。羅貫中為了關羽的性格邏輯,犧牲了地理邏輯,把關羽寫成了一個“路痴”。
還有,“斬六將”的六將,在歷史上未見記載,很可能是隻是小說人物。而且,羅貫中對這六將的塑造也有問題。比如,東嶺關的孔秀,洛陽城的韓福,要阻擋關羽通行,只需把城門一閉,就能叫關羽無可奈何,他們卻偏要出城送死,彷彿都活膩了。
關羽放下功利,捧著那份曾經的諾言,揣著那份真摯的友情,走過歲月,走過歷史,他的足音,在人們的心裡已是永遠的空谷迴響,千年萬年,千里萬里。我們又何必計較“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是否真的發生過!
不必計較什麼是歷史的真相,對美好的嚮往,才是最真的真相。
三 風光日子
那個在風雨中留在你身邊的人——
關羽回來了,劉備的信心又爆棚。劉備深知袁紹難成大事,早晚會被曹操消滅,劉備不想讓弟兄們和自己一起成為袁紹的殉葬品。劉備就想脫離袁紹,成為獨立實體,“陰欲離紹”。建安六年(201年),早已出神入化地掌握江湖騙術的劉備,輕而易舉地騙到了到荊州遊說劉表聯合抗曹的出差機會,從此一去不復返,再也沒有回到中原,直到死。
已屆不惑之年的劉備,走遍中原和冀州,也沒混出什麼名堂來。天下雖大,曾經的大桑樹民兵連卻仍無立足之地,成了大桑樹游擊隊。不過,好在大桑樹游擊隊裡有關羽和張飛兩位兄弟。
有兄弟,就有天下。
這一年的九月份,大桑樹游擊隊在劉表那裡謀得了安身之地。從此,關羽隨著大桑樹民兵連在荊州度過了雖然始終低人一頭但是還算是安穩的七年。
每天,關羽照鏡子,理鬍子,讀《春秋》,日子就像長江水一樣流淌,再也不會回來。兄弟廝守,情投意合,也算美事一樁。
可是,生活中總是有意外,建安十三年(208年)七月,曹操率軍南征荊州,戰爭是不可避免了。關羽再也不能專心地照鏡子理鬍子讀《春秋》了。就在關羽準備大戰一場時,意外又發生了:劉表死了,劉表的兒子劉琮束手投降,曹操探親一樣地進入荊州。劉備只得帶著大桑樹民兵連再次踏上逃亡之路。
劉備在逃跑方面已經很有經驗了,他周密地安排好了這次撤退。他是信奉“不能把雞蛋放進一個籃子裡”的風險分散理論的,他把大桑樹民兵連一分為二:一隊走陸路,一隊走水路,陸上,水上,互相呼應,敵人攻水路,陸路支援,敵人攻陸路,水路支援。劉備算得上是中國較早施行水陸立體作戰方案的。
先前劉表送了一些兵,支援劉備組建了大桑樹水軍,劉琮投降曹操後,許多不願意投降的襄陽、樊城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