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部分(第3/4 頁)
候,朕還是要親自來迎接爾等。自今日起,便是漢人踏足海洋的肇始之日。”
“臣等必當竭盡所能,為大漢宣揚國威!”
張偉點頭一笑,向他們道:“想必與家中妻兒告別已畢?再到那邊的送官亭處,朝中七品以上官員盡數來此,與他們揖讓而別,就可以上船了起行。”
三人得了命令,立時躬身後退,往還是明初時建好的專為送行的送官亭處而去。朝中大官,自太師何斌以下,呂唯風等朝官盡數來到。這三人一個不過曾為巡城御史,兩個為漢軍將軍,此時這些位高權重,位登公候之位的朝中大佬盡數前來為他們送行,各人心中激動,只覺得風光無兩,此生難以再有此殊榮。
“起錨,張帆!”
在站在船舷之旁,向張偉叩首而別,又向送行諸官揖讓揮手致意之後,所有的隨行出海人員亦都上船。當下由黃龍釋出命令,各船依次張帆起錨,漸行出港。待到了大江之中,此時正是春季漲水之時,又是順風,各船升上主帆,船隨風勢,順流直下,不一會功夫,首航的船隻已然消失不見,其餘隨行各船亦都慢慢消失於天際,就是張目遠眺,亦只是一個個的小點橫列於江上。
張偉因想起適才與李侔面受機宜,此人風神俊郎,兩眼深若寒譚,年紀輕輕已有大將之風。因派身邊的侍從官召來兵部尚書,向他問道:“李侔受命出海,其家人可派了看顧?一定要好生照料,再有,所有出征的將士家人,亦需政府照料,不使出徵將士懸心。這都是漢軍的老規矩,你想必知道?”
“是。此事就歸著臣下所管,無論錢糧事物,還是著人及當地官府照看,這都是份內之物,臣下一定會好生料理。惹有疏忽懈怠,請陛下治罪。既然陛下動問,容臣回去寫成節略,呈給陛下御覽。”
“不必如此。朕不過得閒吩咐你一句便是。有甚事,還是由首相處斷。他處置不了,自然會來稟我。”
見那尚書要退下,張偉突又招手將他喚上前來,向他問道:“這陣子,朕覽閱各地軍報,一直沒見李巖訊息。半年前朕親命他北上遼東,編練遼東廂軍。他的差事辦的如何,怎麼沒有訊息?”
可憐那尚書腦子裡的將軍名字幾百名,漢軍、廂軍、水師、前明降將,一時間哪裡能想的出李巖是誰。見張偉臉色漸漸沉鬱,他急的一腦門子油汗,突然腦中靈光一閃,拍手道:“陛下原來問的是李侔將軍大兄!他的差事早便辦妥,因閒置無事,便辭了軍職,回杞縣老家招攬部眾出海。其部下廂軍中有三百餘人隨之退伍,再加上招募之人,足有千人。適才最後上船的,便是他們。”
張偉驚道:“他為何出海?沒有朕的詔命,沒有內閣允准,李侔怎敢私自帶他出海?”
“回陛下,李巖已辭卻軍職。陛下曾授他伯爵爵位,可食實封。就在呂宋本島之上,他本欲安居杞縣,不料其家鄉曾駐明軍,已被殘壞。李岩心灰之下,又復有開闢海外之意,正巧陛下派了其弟出海,是以便造了兩艘大船,與其弟一同出海。此事臣原本亦不知道,到是適才送別之時,李巖將軍立身於其弟之側,曾經與旁人說到此事,臣聽了幾句,這才知道。”
他說罷抹汗,生怕張偉因此事震怒。軍將便是退伍,亦該著兵部統管,在鄉或是出外,都需報備朝廷知道。這一是為防微杜漸,二來亦是為國家萬一有事,可以迅速徵召後備兵員,由退伍的軍官統領,是為後世的預備兵制度。但李巖因為有爵位在身,兵部居然疏漏此事,由著管理貴族事物的宗正府處置了事,追究起來,仍是有罪。
正惶恐間,卻聽得張偉笑道:“算了。他在海外,只怕比在遼東更有用處。由著他放開手腳,卻也罷了。”
他面帶笑容,又不自禁張目望向遠方江中,心道:“無數中華好男兒投身海外,嘿,不論是英國佬還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