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部分(第3/4 頁)
古裡,然後是更西的別的國家或是城市港口。
十月初,船隊到了長樂,變隊形成一字長蛇,依次駛入閩江。
福建閩江口入海處,島嶼礁石林立,最大的島嶼是琅岐島。該島將閩江出海口分為南北兩水道,北水道江口有粗蘆島、川石島等,兩島之間被稱為熨斗水道。熨斗水道北側的小島五峰並立,被稱為五虎礁,船過此處進入浩瀚的大海。五虎礁如門戶一般,所以也稱作五虎門。五虎門是一座天然“航標”,是鄭和船隊遠航必經之路。
長樂馬江,鄭和的另一大基地,自古這裡便是一個有名的港口,歷史可推到東吳時期,據說是夫差曾經做船到過此地,所以這裡最早以“吳航”之名著稱於世。自閩江入海口往裡,江面很寬,大約四十多里處,有江上有一菱形小島,此島就是艌師小孟跡的地方。
這個島把閩江分成並聯的兩條江,南面江面很闊,象個葫蘆的肚子。菱形浮島四端,西端臨“上洞口”,納閩江上游來水。北端臨“下洞口”,吐納感潮進退閩江水浮島東端突出部龜山與對岸唐剎天王寺溪口之間水域寬四五里。浮島東臨長樂“吳航頭”港灣,是“葫蘆腹”式的主航道、天然避風港、舟師操練場。北口豬母岐港寬近一里,南口龍門峽水面寬兩裡,吳航頭馬頭渡(東)至泮野(西)水面寬五里,吳航頭港灣線水域面積象個湖。
戰國時長樂木船製造就採用“榫連合並和釘灰”加固法,在當時是領先於世界的新技術,而且可以肯定的說,這個技術在永樂年間也是先進的,因為費信告訴王動,印度人的船用的是泥灰加豬油,結果下海時間不找就會漏縫。長樂在唐代就有華僑遠涉重洋,宋代海上貿易頻繁,長樂人較早掌握航海技術。如:風帆使用技術高,擅長“摳向”,能夠利用後側風、前側風,以“之”字形航行;長樂海船裝有腰舵,可使船隻在前進時減少阻力,增強航船穩定性;桅頂裝風標,用以觀測風力風向,看風使舵;利用牽星板、天文鐘與羅盤指向結合,互為校正,把握航向。北宋時,福建人蘇頌創制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鐘“水運儀象臺”,在福建沿海先試驗、改進、推廣,用其觀察星座,判明方向,促進遠洋航海技術展,這些都為鄭和下西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而事實上,鄭和在長樂招的匠師也是最多,水手主要出自這裡。
鄭和的行轅在南山,這裡整個山都是鄭和駐軍的,王動很自然的去找陳澤,韋方谷第一個到長樂,陳澤第二個,這裡有三湘商行的另一個倉庫。讓王動意外的是,鄭六使也在,也就是他以前的跟班小六子。小六子給王動帶來了一個好訊息,而這個好訊息,影響了王動龐大的海外展計劃。
………【第五七節 澎湖列島】………
王動的小本本自從他到了長沙之後就開始寫下了不少東西,零零碎碎的,但到了京城之後,開始朦朧的想法具體了。自己算是一箇中國人,這個沒辦法選擇,但他可以選擇的是全世界,而不只是明朝。要走出去,外面的世界很大,中國只是個起點。
本來,王動的第一個想到的是後世的新加坡,那裡地理位置不錯,週轉的國家都很弱小。佔住了馬來西亞,印尼之後,新加坡處在核心,易守。
臺灣雖然這會大明朝不要了,但離大陸太近了,明朝的水師一兩天不到了。離明朝這麼近,關係不好處呀,建立一個國家,明朝估計馬上就會征討你。
王動的第二步,就是馬達加斯加,這個島很大,島上也就是些部落酋長,容易對付。有了這個地方之後,面對整個大非洲,可攻可守。非洲是個大寶庫呀,王動眼中的很多資源,在這會的非洲人眼裡,還都不大值錢。
王動的第三步,就是美洲和大洋洲,那有草原,那有礦藏。
小六子過來的時候,帶來了一個訊息,這些天裡,他和王鑄去了次夷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