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發動戰爭!(第3/3 頁)
之國也。若不早加制約,必有併吞天下之勢。\"
正因周國的強大,讓其他諸國寢食難安。於是各國君王間達成了一個不成文的約定:但凡有國家遭受周國入侵,其他諸國必須出兵相助。大家都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若放任周國坐大,下一個覆滅的可能就是自己的國家。
因此,各國接到商國的求援信後,立即開始調兵遣將。各國的軍隊開始在邊境集結,準備對周國發動牽制性進攻。風雲變幻,戰鼓擂動,整個大陸都籠罩在山雨欲來的陰影之下。
在雲州城內,晉國朝廷的詔書還未送達,蘇天雷便已經開始了軍事排程。作為一方諸侯,他深知時不我待的道理。短短三天內,他就集結了七萬五千人的隊伍。其中步兵五萬,包括三萬常備軍和兩萬新招募的新兵。
這樣的兵員配置頗具深意——蘇天雷不會輕易派出全部精銳。新兵的加入雖然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整體戰力,但\"以老帶新\"正是培養新兵的最佳方式。在實戰中,這些新兵能夠更快地成長起來。
另外兩萬人是輔兵,不列入戰鬥序列,主要負責運輸、後勤等工作。還有五千騎兵,其構成也經過精心安排——其中兩千是騎馬步兵,擅長騎馬但不精於馬戰;另外三千則是雲州精銳騎軍,這是真正的百裡挑一的騎兵精銳,每一個都是能在馬背上取敵首級的好手。作為雲州僅有的五千騎軍,這個派遣數量已經給足了洛城王廷面子。
統軍大將的人選同樣考慮周詳。水門關守將、蘇大少的二姐夫方耀擔此重任。方耀年近四旬,沉穩老練,且在邊關多年,對戰事極為熟悉。秦相維則作為隨軍謀士,這既是對他的一次考驗,也是讓他積累實戰經驗的難得機會。
方耀在接到任命後,立即召集將領們議事。\"諸位,\"他的聲音低沉有力,\"這一戰關係重大。我軍雖有七萬餘眾,但要面對的是周國的精銳之師。切不可掉以輕心!\"
兩天後,洛城的使者終於抵達雲州。旌旗獵獵,隊伍整齊,一路快馬加鞭而來。蘇天雷在正堂接過聖旨,恭敬地叩謝聖恩。待使者離去後,他立即下令大軍開拔,直撲豐海關。
軍隊開拔的場面蔚為壯觀。旌旗招展,鐵甲森森,七萬大軍列隊而行,足足綿延十餘里。馬蹄聲、鐵甲撞擊聲、戰鼓聲交織在一起,震天動地。沿途的百姓紛紛出門相送,有人撒白花,有人燃香祝願,祈求將士們凱旋而歸。
雲州大軍將在豐海關與肅州、夷州的大軍會師,然後乘船渡過滔滔滄瀾江,共同攻打周國東大門——望都城。這是一個經過深思熟慮的戰略部署。
肅州調集了十萬大軍,其中包括了著名的\"鐵牆軍\",這支部隊以防守見長,曾創下\"千人守城,擊退萬人進攻\"的戰績。夷州的八萬大軍則是以輕騎兵為主,機動性極強。再加上兩萬訓練有素的禁衛軍,對外號稱四十萬大軍。
雖然兩州大軍尚在集結,已失去了突襲的效果,但這種大規模的調兵遣將也自有其好處——給望都的周軍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斥候來報,城中守軍已經開始加固城防,晝夜不停地準備守城物資。
很快,更多的斥候帶來了新的訊息:周王已經緊急調派八萬精銳援軍馳援望都。這支援軍中包括了威名赫赫的\"虎賁軍\",是周國的王牌部隊之一。如此一來,望都城內的守軍達到了十萬之眾。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