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閱讀167(第1/2 頁)
道:“宋夫子?”
吳老夫子捋著鬍鬚點點頭,一臉悵然的道:“沒錯,是宋缺的信,這是一封給老夫的訣別信,宋缺他,沒幾日好活了”
莫磐沉默著看完了這封信,信裡滿是對昔日好友的想念和告別,以及,辜負老友所託的遺憾
莫磐有些拿不準,問道:“太爺特意叫我早來,還給我看信,是想讓我”
吳老夫子嘆道:“宋一分是個心懷坦蕩之人,他這一生,或許有悔恨之事,但從無誤人之舉,當年的事,已經成為他的一個心結了磐兒,對你的選擇,老夫無權置喙,但若你已不介意當年之事,不如就給他去封信,好送他最後一程。”
當年,莫青鸞之所以離開蘇州到了揚州,是因為吳夫子的好友宋夫子在揚州,吳夫子是相信宋夫子的人品,才給宋夫子去信要宋夫子照看莫青鸞母子三兩年。而且,莫青鸞是帶著大筆的錢財過去的,並不需要宋夫子做什麼,宋夫子只要看著別讓莫青鸞母子被人欺負了就成,等蘇州林家這邊風頭過了,莫青鸞還是要帶著孩子們回柳樹村過活的,不然,揚州人生地不熟的,莫青鸞一個女人是不好帶著三個孩子在外地過活的。
誰知道,先是揚州書院昧下了莫家的造紙方子,宋夫子又陰差陽錯的險些誤了莫青鸞跟雙胞胎的性命,要不是有惠慈大師跟徐嬤嬤在,莫青鸞他們母子四人,可能一個不剩,全折在揚州了!
莫磐自然是恨的,但是,他確實又沒有什麼立場去恨宋夫子,只能遠著些,眼不見心不煩。
小時候,他有多依賴惠慈大師,就有多麼不想見宋夫子,以至於宋夫子離開大羅村好些日子,他才從其他人口中得知他離開的事,他以為他們的緣分到此為止,誰知,宋家先是藉著給長公主送年禮的名頭偷偷到揚州來瞧他,後託林如海給他送信,他跟懷寧郡主成親的時候,宋家作為懷寧郡主的母家,也特地來人觀禮了,現在,他又從吳老夫子這裡看到宋夫子的信,這宋家,還真是,怎麼都繞不開了!
莫磐慨然道:“都這麼些年過去了,當年的事我早就看淡了,宋夫子著實不必太過執著於過去的。”
他說看淡了,而不是忘記了,就是真的不在意了。
吳老夫子點點頭,欣慰道:“你能看開就好,否則,宋老頭一去,你想怨都怨不著他了,豈不是寂寞的很?”說到後來,語帶自嘲,也不知道是說他自己還是說莫磐。
莫磐也不耽擱,起筆回了一首勸學詩:少年易老學難成,
一寸光陰不可輕。未覺池塘春草夢,階前梧葉已秋聲。
吳老夫子疑惑問他:“就這一首詩?”
莫磐點頭道:“這是宋夫子教我的第一首詩,他看了就知道我的心意了。”
那時候,他們剛在大羅村安頓下來,莫青鸞在家安胎,他就去宋夫子家由他啟蒙,他教他的第一首詩就是朱熹的《勸學》,好讓他珍惜光陰,趁著年少多多讀書,那個時候,他是多麼崇拜那個飽讀詩書的老者啊。
吳老夫子若有所思,也不再多說什麼,折起信紙,塞在自己給老友的回信裡,叫來家中健僕,即刻出發,務必以最快速度送往京城。
接下來,吳老夫子好好考教了莫磐的學問。他們用過筵席,定好回柳樹村掃墓的日子後,莫家才告辭離開。
>>
柳樹村離蘇州城不遠,但也不近,走官道的話,至少要大半天的路程,要是貧民百姓走小道,天不亮就出發,天黑也是能到蘇州城的。好在,當年莫青鸞在村裡住的宅子還在,他們到了村裡也有能住人的地方。
就是宅子沒了,他們也不缺住的地方就是了,因為,實在是有些聲勢浩大了。
無他,他們離懷遠縣還有好幾裡地呢,懷遠縣的白縣令就帶著縣衙裡的小吏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