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部分(第1/3 頁)
按照帝國法律規定,皇家壟斷了許多高檔貨物的銷售權。孝宗大力發展海貿,幾乎什麼都賣——有資料顯示,有的時候她甚至將大臣們送上來的貢品也賣掉了,只要對方給出她認為合適的價錢。這些利潤源源不斷地化作白銀流入皇帝的內庫,除了一少部分用於支付宮廷開銷,大部分都被孝宗用於推行容易被大臣們否決的花銷大的計劃,比如改進絲綢、瓷器,改進軍備、建造海船等。
孝宗似乎對這些遵守儒家經典的大臣的短處十分了解,她總是謹慎而毫不遲疑地悄悄執行自己的構想,利用事實讓大臣們啞口無言後,再光明正大地作為修正帝國的一部分推行。從這一點來說,孝宗更像一個謹慎實幹的實踐家,而不是一個儒家學者,這與孝宗最初的教育課程是相吻合的。
皇后很好地彌補了孝宗其他方面的不足,她是位虔誠的儒學家,對文學、音樂、書法、繪畫等都十分擅長,而且同樣擁有孝宗那種靈活踏實的實幹精神。作為孝宗的伴侶兼秘書,她以皇家的名義組織了許多文學討論和經典編修,這大大緩和了儒學者因皇帝對儒學漠不關心而產生的敵意。
這位和孝宗同樣勤於政務的皇后還在國子監設立了論道堂,每年六月帝國都會在這裡舉辦解經會,儒學者在這裡濟濟一堂,對各種經典發表自己的見解,討論的意見整理後由皇家出錢印刷,免費分發給全國各地的學宮,作為士子學習經典的參考。許多儒學家在這裡一舉成名,帝國的儒學也不再是理學家的天下,而且更有趣的是,透過這些新的詮釋,孝宗的許多舉措在儒學經典中找到合適的理論依據,這最終形成了一股與孝宗思想合拍的儒學理論——實學。
在孝宗親政後的第十年,齊帝國派出了一支遠洋航海船隊。雖然朝廷聲稱這是為了一勞永逸地解決與西洋人屢屢發生的貿易爭端,然而實際上這支船隊帶回的並不僅是瑪麗三世的國書,而是西大陸的部分海圖、書籍和一些工匠,包括鐘錶、機械、織工,甚至還有一個吹笛手。孝宗將這些人安排進了皇家工造局,在弄清楚哪些技術能夠改進軍備和其他工藝後,孝宗下令將這些人的技藝用書籍和圖畫的形式記錄下來,並教授給帝國的皇家匠人。一年之後,帝國軍隊批次裝備了軍用望遠鏡和改良版火槍。有一位皇家匠人因為貢獻突出被孝宗賜予世襲爵位,這大大鼓勵了匠人們的積極性。出於對出人頭地的渴望,他們甚至有人主動請求到西洋去學習相應的技術,這些人後來成了帝國科學院的班底——順帶一提,帝國科學院的設立是出自皇后的手筆,她同時是帝國種種技術書籍的出版贊助人。
在孝宗的統治中期,帝國的擴張政策終於遇到了對手。一些齊人在西屬殖民地買下了一大片土地,一個偶然的機會,那裡被人發現是個金礦。殖民地總督哈爾特得知後,以瑪麗三世的名義將土地沒收,並拒絕給這些異鄉人賠償。憤怒之下,這些齊人針鋒相對地將地契送給了自己的皇帝,這是個極好的契機,孝宗隨即命令帝國海軍出航維護帝國財產。哈爾特為此付出了慘重的代價——在齊帝國強大海軍的脅迫下,他不得不將殖民地的三分之二賤價賣給了齊帝國。
這場未完結的衝突成了新大陸爭奪戰的導火索。孝宗加快了帝國擴張的速度,鼓勵臣民出海,甚至將自己的兩個最年長的養子封在了新大陸。這兩位勇敢的親王帶著軍隊和臣民在新大陸駐紮下來,成為齊寧和齊懷兩個小王國的開創者,許多雄心勃勃的年輕人成了新王國的臣民,他們追隨著兩位親王的腳步,最終將西人徹底趕出了新大陸。
瑪麗三世暴跳如雷,但卻束手無策。女皇的海軍在海上也遭到慘敗,齊帝國的海軍艦隊無論船隻還是火炮都勝過西帝國一籌,更令人憂慮的是,齊帝國的土地和人口都遠超過西帝國,這使得女皇不敢冒全面開戰的風險。女皇的首相和議會也不贊成戰爭,他們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