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歷史軍事 > 嬰幼兒貧血狀況屬於什麼公共衛生問題 > 第59章 王在晉

第59章 王在晉(第1/2 頁)

目錄
最新歷史軍事小說: 大唐:吾父趙王李元霸大明:開局我跟朱元璋談人丁稅皇宮樂府琴手與歌女大明:躺贏公主,皇后求我做駙馬穿越大明:啟用木匠皇帝系統武瞾之謎:一代女皇的成長之路帶著美女闖三國帶著AI去穿越穿越原異界尋仙奇門故事匯魂穿三國,成為最強前夫哥?漢末三國:大哥,看這大好河山抗戰之烽火燃血中醫大師扁鵲沈家大小事相父安心養老,和約阿斗去籤漢末浮沉書五胡明月雲堯長歌大唐:靈氣復甦,全民修仙!

午後,王在晉被一群小太監簇擁,無暇顧及身旁巍峨的宮城,呼吸急促,目光深邃。

年少得志,二十五歲便高中進士,初任中書舍人,踏入仕途,漸漸贏得萬曆皇帝的賞識,獨掌一方政事。

天啟年間,他依舊“深得帝心”,被召回京城,孫承宗離職後,接掌兵部。

然而好景不長,僅數月時間,因“黨爭”壓力,他憤而辭職。

正當他認為這輩子再難重返朝廷中樞時,傳來天啟皇帝駕崩的訊息,緊接著新天子召他回京輔政的詔令隨之而來。

剛剛踏入京城,tianzi便賦予他重責,命他審查兵籍,整頓京師軍隊,如今更讓他重返兵部任職。即使是如此冷靜的他,此刻內心也無法平靜,對身邊宦官的恭維之詞充耳不聞。

...

...

"京城內外,愛卿想必已有所聞,關外的waimenggu正在暗中蓄力,對此你有何見解?"

等到大臣恭敬地坐下行禮,朱由檢坐在桌案後,迫不及待地追問。

王在晉聞言,驚訝地望向桌案後的tianzi,他萬萬沒想到tianzi首先詢問的,不是他費心整頓的京師軍營,也不是日益衰弱的遼東,竟是這些年相對安分的蒙古。

短暫的沉默後,他整理思緒,抬頭直視tianzi:"陛下,臣以為,這些menggudazi恐怕只是覺得我大明國運動盪,故而虛張聲勢。"

"哦,是嗎?"

朱由檢的興趣被挑起,王在晉的膽識讓他意外。在建州女真崛起之前,蒙古人一直是明朝的心頭大患。

但在王在晉口中,蒙古似乎變得"不足掛齒"。

要知道,萬曆晚期,蒙古大汗林丹巴圖爾曾率軍攻打廣寧,震撼朝野。

然而隨著努爾哈赤的崛起,蒙古大汗為避其鋒芒,帶領察哈爾部"西遷",極大地減輕了明朝邊疆的壓力。

或許是意識到自己的言論過於"聳人聽聞",王在晉沒等tianzi回應,立刻接著說:"自隆慶和議以來,草原上的蒙古人已失去往日的威猛,雖偶有侵擾邊境,但威脅已大為減弱。"

"如今,遼東的建奴勢力如日中天,蒙古大汗林丹巴圖爾遠遁青海,與我大明相鄰的內喀爾喀部又一直恭敬有加。"

"關外蒙古的動靜,或許是空穴來風。"

說完,王在晉謹慎地瞥了眼桌案後的tianzi,他明白這樣的觀點若在朝堂上提出,將會引起怎樣的波瀾。

即便他以"直言不諱"著稱,此刻也難免感到忐忑。

"朕聽說邊疆衛所形同虛設,有些軍官無視朝廷禁令,與蒙古商人勾結,走私兵器鐵器,此事是否確鑿?"

tianzi的聲音在暖閣中平靜地響起,卻讓在場的人臉色驟變。

大明曆經兩百多年,邊疆衛所的頹廢已是公認的事實,但"私通蒙古"是叛國重罪,絕非兒戲。

"朕在恭順侯府發現了一些線索..."

tianzi的話未完,王在晉已感心臟一陣緊縮,呼吸急促起來。

天子這話有何深意,難道暗指京城權貴私下與"蒙古勾結"不成?

剎那間,王在晉心中湧起荒謬之感,平日裡口齒伶俐的他此刻也啞口無言。

"是否可派些兵馬至宣府、大同駐守,以保京師安全?"

見王在晉默然不語,朱由檢並未為難這位顯然已思緒紛亂的兵部尚書,轉而提出另一個議題。

"陛下,宣府與大同互為犄角,護衛京都,以京營駐紮自然可行,只是統帥人選呢?"

說完,王在晉面露困擾之色,自太祖立國以來,便以文官制衡武將,讓武將鎮守一方

目錄
沖喜嫁給廢世子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