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部分(第1/4 頁)
特別是所謂的“永不征討國”變為“友好鄰邦”,這一變化,讓很多國家大吃一驚,當然了,當其衝的是日本的使節,因為這次明朝推出兩個擋箭牌,第一個是日本,有歲賜有封賞,但時有賊寇犯邊,另一個是原安南,多有扶持,居然欺君瞞上劫殺明朝使臣。這些話算是這七八天來唯一的一點不和協音符,弄的各國使節都莫名其妙,但看著禮部官員的臉色,卻也是笑眯眯的。不料下一個話題,讓大家都不知東南西北了,考慮到大明朝出使東西洋,路途遙遠,所費頗多,特別是途中補給水糧,修船修器不便,故此,向各國租買地修碼頭築倉庫,以呼應鄭和大人的船隊,同時方便通商之事。
要說鄭和大人的船隊,這幫人是見識過的,本國的船最大的,其大小也只有鄭和大人寶船的三分之一,更多的國家都沒有碼頭能讓寶船停泊,要說到補充水糧,那會這也算是國際慣例了,真要說修船,那這些國家還真沒有這個本事。當然這些個使節各自水平不一樣,所考慮的問題也都不一樣,但也都知道,這並不是修個碼頭,築個城那麼簡單。
大明朝的物產,大明朝的技術,當然隨之而來的,可能還有大明朝的人,大明朝的軍隊。不過有一點非常好的是,這幫使臣在南京城裡的感覺是,大明朝樣樣都好,與之相比,國內的都城,真是星辰日月差太遠了,不過還好,這幫人都沒學過天文,要是星辰日月讓王動來解釋,那遠方的星辰大小光亮絕對是過眼前的日月。以至於,幾乎所有的使臣都覺得,大明朝此議實出所需,按著鄭和下西洋的舉動來看,文明之師,和平之師,還真沒說錯。上朝天國,要攻取西洋小國,易如反掌,放在這裡議來議去,還要給租買,太客氣了。
結果,讓占城使者心驚肉跳的事情生了,儲多國家都是表示,可以劃塊地給大明國,少數國家表示,這事要回去與國王商議。這位使者,到了南京後,基本上沒敢大聲說過話,要求寫成國書遞了上去後,石沉大海。平日時鴻臚寺的官員,禮部的官員,招待的那叫一個熱情周道,弄的他根本不好意思開口,結果,地沒要回,這會還要遞個訊息告訴國王再劃塊地出來。鬱悶!
………【第四七節 出發前夜】………
永樂時期的日本國只是名義上的統一,南北朝時期已經結束,南朝北歸,天皇只有一個,但實權還是在幕府的將軍手中,而這個將軍便是永樂帝親賜日本國王名銜的足利義滿,這個時代在日本歷史上,就是室町幕府或是足利幕府時期。永樂也搞不清楚日本國內的狀況,既然這個足利義滿有書來朝,又能抓犯邊的倭寇,於是就封了個日本國王。永樂是不是真的不知道還有個傀儡天皇,王動也不大清楚,但王動知道,皇上對日本沒興趣,他也不想知道,只要日本鬼子不來找麻煩就行了,不過,作為第一個來歸附的國家,日本國賺的盆滿砵餘。
王動是一張大嘴,說了日本出白銀,但事實上,那會日本自己也不知道本國有銀礦,既然王動說了,解大人就會信,那麼,解大人可能會在皇上面前說,解大人說了,永樂就會信,那麼日本國欺君不臣之心就在永樂那裡烙了個印。
對於日本,中國人有種刻骨銘心的恨,狼一樣的國家,養不家的,不管對他多好,隨時都有可能咬你一口。打疼了,他就服你,傷疤好了,又心思活絡了。甲午戰爭中國敗了,但震動只是在有識之士,離老百姓太遠了,但二戰就不一樣了,所有的中國人都知道了這個彈丸小國,特別是戰後此國朝野的表現,更是讓所有的中國人記恨上了這個國家。
王動也不例外,不過在明朝永樂年間,讓王動高興的事,這會的日本,只要有個萬人的軍隊上岸基本就能通吃了,更別說這會有槍有炮。別的不管,憑著現在大明朝鄭和和水師就能把日本海上給封鎖了。不過問題是,這會還都是小農經濟,不出海日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