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共鳴之音:音樂的力量與社會治理(第3/3 頁)
歌曲中寫道:“太一獻兮天馬降,滴下紅汗兮沫流赭。騁容與兮躍萬里,如今伴侶兮龍相友。”後來征討大宛時捕獲了千里馬,馬名叫蒲梢,接著又以它作為歌曲。
歌詞寫道:“天馬來兮從西極,經過萬里兮歸於有德。承受神靈威略兮降服外國,穿越流沙兮四方夷服。”中尉汲黯進言說:“君王舉行樂禮,是以承受祖宗,化化民眾。現在陛下得到了馬,以詩作歌,在宗廟律儀之中,先帝的百姓怎麼能明白其中的音樂呢?”上皇默然不說話。丞相公孫弘說:“暗自詆譭聖制,應該受到族人誅殺。”
音樂的起源是出自人心。人心受事物的感動而動搖。由於對物體的感動,所以形成了聲音;聲音相應,所以產生了變化;變化形成了調式,稱為音樂;透過比較和協調音樂,舉起戈戟、羽毛、馬尾旌旗,這就是樂曲。樂曲,是音樂產生的來源,其根本在於人心對事物的感動。因此,對於感傷心態的感動,其聲音渾厚而淒冷;對於快樂心態的感動,聲音流暢而緩慢;對於喜悅心態的感動,聲音明亮而散雜;對於憤怒心態的感動,聲音粗糙而嚴厲;對於尊敬心態的感動,聲音正直而莊重;對於愛心的感動,聲音和諧而柔和。這六種都是與本性相符的,受事物的感動而動搖。所以先王非常關注感動的事物。因而禮儀引導志向,樂音和諧聲音,政治統一行動,刑罰制度用來防止惡人。禮樂、刑罰、政治是統一的,其目的都是為了引領社會秩序,符合人民的心意,實現治理的路徑。
這篇文章透過描述漢朝時期的禮樂活動,揭示了音樂對於人類情感和內心的影響力。文章中提到了高祖時的《三侯之章》和後來的十九章,以及太一祭典中的歌曲。這些音樂作品不僅是一種娛樂方式,更是一種與人心共鳴的情感表達。
文章中還強調了音樂的起源與人心的感動相聯絡。人們對事物的感動引發了聲音的產生,聲音又透過和諧和變化來表達不同的情感。作者透過描述不同情感所對應的聲音特徵,展示了音樂對情感的引導和表達作用。
與此同時,文章也提到了禮樂與治理的關係。先王們深知禮樂對人心的影響力,因此他們將禮樂納入到治理體系中,以引導人們的行為和思想。禮樂、政治和刑罰相互銜接,共同構成了一種治理路徑,以實現社會秩序和穩定。
透過閱讀這篇文章,讓人深刻體會到了音樂對於人類情感的共鳴和引導作用。人們在不同時刻和場合,透過音樂的表達和欣賞,得以感受到和表達出內心的情感。同時,我也意識到了禮樂在社會治理中的重要性,它不僅是一種文化遺產,也是一種引導人們行為和思想的力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