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英明的治國之道(第3/4 頁)
。
文章穿插了皇帝治理國家的一系列事務,展現了他思考德行和治理問題的態度。文章以日食現象作為開頭,皇帝將日食解讀為天象中的警示,表示自己對國家治理的不足和發生的災禍感到憂慮,希望能得到臣子們的忠告和建議。他宣佈罷免闢陽侯的軍隊,減少開支以減輕百姓的負擔,表明了為民著想的一面。同時,皇帝提到了廢除對誹謗和謠言的處罰制度,鼓勵直言不諱,吸引賢良之士,以更好地治理國家。在對外事務中,皇帝展現了對邊境安全的關注,派遣軍隊擊退匈奴的入侵。整篇文章節奏緊湊,內容充實,透過細緻的描寫展現了皇帝的治國理念和行動,引發讀者對治理國家問題的思考。
117、英明的治國之道
舉功行賞,給予百姓牛和酒。又重建晉陽中都,供給人民居住三年。在太原停留了十多天。
濟北王興居聽說帝位易主後,打算前往攻擊胡人,結果反過來,派兵企圖襲擊滎陽。於是下詔罷免丞相的軍隊,派棘蒲侯陳武為大將軍,率領十萬人前去擊敗他們。祁侯賀擔任將軍,駐紮在滎陽。七月辛亥,帝從太原回到長安。下詔有司說:“濟北王背棄德行反對上位者,誤導官吏和民眾,是大逆不道。濟北的官吏和民眾軍隊未到之前就自行投降,以及與王興居有關的人,都赦免其罪,恢復官職。與王興居來去之人,也予以赦免。”八月,擊潰濟北軍隊,俘虜了他們的王。對濟北的官吏和民眾以及與王反對者也給予赦免。
六年,有司稱淮南王長廢除了先帝的法令,不聽天子的詔令,過度地自居,自行制定法律,與棘蒲侯太子奇密謀反對,派人使喚閩越和匈奴,動用他們的軍隊,企圖危害宗廟和社稷。群臣大家議論,都說“長當棄市”。帝不忍心對待王長,寬恕了他的罪行,廢除了他的王位。群臣請求將王長安置在蜀嚴道、邛都,帝答應了。王長未到達目的地,病逝了,上天憐憫他。十六年後,追尊淮南王長為厲王,立他的三個兒子為淮南王、衡山王、廬江王。
十三年夏天,帝說:“聽說天道災禍起自自怨自怨,福氣由德行興起。百官中有不當的地方,應由我親自檢討。現在秘祝之官轉移下級,以凸顯我的不德行,我非常不接受。應該廢除這個制度。”
五月,齊太倉令淳于公有罪當受刑,下令將其拘留和流放到長安。太倉公沒有男子,有五個女兒。太倉公將要離開時,罵她的女兒說:“生下來的都不是男孩子,對我沒有幫助!”她最小的女兒緹縈自傷地哭泣,就跟隨父親去了長安,並上書說:“女兒的父親是一位官吏,在齊國人人稱讚他廉正公平,現在他因為刑罰而應遭受處罰。女兒痛惜於夫之死無法復生,受刑者也不可再指責,即便他希望改過自新,沒有渠道。女兒願以被判為官吏作為官婢,贖回父親的刑罪,能夠從新開始。”
她的奏章呈給天子,天子憐憫其意願,下詔說:“聽說在虞氏的時代,以圖案衣冠作為警示,但人民不犯罪。為什麼呢?因為得治理。現在法律有三種肉刑,但不法之徒卻繼續不止,他們的責任在哪裡?難道是因為我的德行不夠好,教導不明確嗎?我對此深感愧疚。所以說,馴化的道路不純淨,讓愚民陷入其中。《詩經》上說‘愷悌君子,民之父母’。現在人犯了錯,教育尚未施行就施行刑罰?或者想要改行從善,但道路並沒有出路。我非常憐憫他們。對於肉刑,應廢除。”
此文透過描寫皇帝治理國家的一系列舉措,展現了他對德行和國家治理問題的思考和態度。
在這篇文章中,皇帝透過賞罰分明的方式激勵百姓,賜予他們牛和酒作為獎賞。他還重建晉陽中都,為民提供居住環境,並在太原停留了一段時間。
文章也描述了濟北王興居的背叛行為,他原本打算征討胡人,卻反而反對皇帝,並企圖襲擊滎陽。為了平定局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