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皇帝封禪泰山,古代巡禮的盛況空前!(第2/2 頁)
形宮垣和穿衣裳的複道,上面有樓閣,從西南方進入,命名為崑崙,天子進入明堂後拜祠上帝。
於是上皇命令奉高按照圖紙修建明堂在汶上。五年後修建完成,就在明堂上祭祀太一和五帝,命令高皇帝一起祭祀坐在對面。祭祀后土在下室,用二十頭牛作為祭品。天子從崑崙道進入,按照郊祭的儀式開始嚮明堂行拜禮。禮儀結束後,點燃堂下的火。然後上皇又登上泰山,山巔上有秘密祭祠。而泰山下祭祀五帝,每個帝王都有其專門場所,黃帝和赤帝同在,有司官員為他們服務。山上點火,山下燃燒的火源源不斷。
之後兩年,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根據曆法推算。天子親自前往泰山,於十一月甲子朔旦冬至日向上帝明堂祭祀,不進行修封禪。祭祀的宣告說:“天增授皇帝太元神策,週而復始。皇帝敬拜太一。”東行至海岸,審查海洋方面的事情並尋找神人,雖然沒有找到,但仍然增加派遣,希望能夠遇到。
十一月乙酉,柏梁發生災害。十二月甲午朔,上皇親自前往高裡進行禪讓,祭祀后土。臨近勃海,準備進行望祀蓬萊及其附屬地,希望得到特殊的訊息。
回到京城後,由於柏梁發生災害,朝廷接受計算並領受甘泉。公孫卿說:“黃帝當年就到青靈臺時,十二日燒製,然後黃帝治理明廷。明廷即甘泉。”方士們多說古代的帝王都在甘泉建都。之後,天子又朝見諸侯時都到甘泉,甘泉成為諸侯官邸。勇之說:“越國有火災時,再建房屋就要更大,以示勝過前人。”
於是修建建章宮,規模達到千門萬戶。前殿的尺寸高度足夠覆蓋未央。東邊是鳳闕,高二十多丈。西邊是唐中,幾十裡有虎圈。北邊是修建大池,逐漸升高二十多丈,命名為太液池,其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梁,象徵海中神山龜魚之屬。南邊有玉堂、璧門、大鳥之屬。還建立了神明臺、井榦樓,高五十丈,宮殿道路相連線。
讀後感:現代社會與古代祭祀的對比。
這篇文章記錄了古代帝王封禪泰山的情景,以及後續的祭祀和建造工程。透過閱讀,我深深感受到了古代帝王在封禪儀式中所表現出的權威和虔誠,以及對神靈的敬畏之情。
然而,與古代相比,現代社會的價值觀和信仰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現代人更加註重科學、理性和實際,對神靈和儀式的追求相對較少。封禪儀式中的諸多繁瑣和宏大的建築工程,在現代社會看來可能顯得過於繁雜和不實際。
封禪儀式給我們帶來的是一種對歷史文化的感悟和敬畏之心。它展示了古代帝王的威嚴和儀式的莊重,無論是信仰還是建築,都是一種對宇宙秩序和神靈力量的尋求和敬畏。
讀完這篇文章,我們深感現代社會與古代社會的巨大差異,但也意識到了我們對歷史文化的珍視和尊重的重要性。儘管我們現代人可能不再追求神靈和儀式,但我們仍然可以從中汲取智慧和靈感,將之融入到我們的現代生活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