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智慧與勇氣,勇往直前——《鄭殺滑》的啟示(第2/3 頁)
了讀者反思的空間,提醒我們戰爭和權力鬥爭的無窮迴圈。
這個故事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提醒我們智慧和勇氣在人生中的重要性。我們需要有智慧去認清事物的本質和後果,有勇氣去追求自己的目標,並面對生活中的艱難和挑戰。同時,我們也需要寬容和善良,對待他人的錯誤和背叛,這樣才能創造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51、黃髮番番,無所過:勇者無懼的智慧與力量
戎王派遣由余去秦國。由余的祖先原是晉國人,後來逃亡到了戎國,能講晉語。聽說秦繆公聰明才智,所以戎王派由余去觀察秦國情況。秦繆公向由余展示了宮室和積聚的財物。由余說:“如果讓鬼神為此而勞神,如果讓人來為此而勞民。”繆公對此感到驚奇,問道:“中國以詩書禮樂法度為治國之道,然而仍時常動亂,現在戎夷沒有這些法度,如何來治理國家,豈非難哉?”由余笑著說:“這正是中國動亂的原因。中國自上古聖賢黃帝創立禮樂法度以來,人們遠離了這些法度的威嚴,上下懷有私心,缺乏法度的約束和監督,下層人民無法感到仁義,怨望上層統治者,上下之間的爭鬥和怨恨最終導致篡位殺宗的滅亡,都是因為這些原因。而戎夷不然,他們的上層統治者持有純樸的德行來對待下層人民,下層人民懷有忠誠和真誠來侍奉上層統治者,一個國家的治理就像一個身體的健康一樣,不知道治理之道,這才是真正的聖人治理。”於是繆公退下來詢問內史廖說:“我聽說鄰國有聖人,難道是我們的敵人嗎?現在由余聰明,對我國有害,我們該怎麼辦?”內史廖說:“戎王尚未聽到中國的訊息,您可以試著派人送去女樂,以奪取他的志向;為由余提出請求,以疏遠他們的關係;把他留在這裡不要遣送,以失去他的期限,戎王會對此感到奇怪,並對由余產生懷疑。只有君臣之間有了隔閡,才有機會把他擄獲。而且戎王喜好音樂,必然會忽略政務。”繆公說:“好。”然後與由余一起側坐,共進餐,問他對地形和兵勢的瞭解,詳細瞭解之後,便讓內史廖帶著女樂送給戎王。戎王接受並喜歡了女樂,一直沒有回來。於是秦國將由余護送回國。由余多次勸諫不聽,繆公多次派人要求由余,由余最終選擇去降秦。繆公以客禮對待他,詢問征伐戎國的策略。
在第36年,繆公再次厚待孟明等人,派他們率軍征伐晉國。渡過河流焚燒船隻,大敗晉人,佔領王官和鄗,以報復殽之役。晉人都躲在城內不敢出來。於是繆公親自率軍從茅津渡河,封屍行喪禮儀,哭了三天。然後在軍中發誓說:“士卒們聽著,我在這裡向你們發誓。古代人透過老謀深算得到了支援,從而不犯錯誤。”他作此誓言是為了表明他沒有使用蹇叔和百里傒的計策,因為他意識到這些計策有缺陷。因此,他做出了這個誓言,以便後世記得他的錯誤。君子們聽到這個誓言,都感動得流下了眼淚,說:“哎呀!秦繆公對待別人像待親人一樣,最終獲得了孟明的幫助。”
故事中的繆公展現了出色的智慧和勇氣,以及對誠實和忠誠的追求。
首先,由余作為鄭國人被派往秦國觀察,他以直率和質疑的態度對待秦繆公展示的宮殿和財富。他認為這樣的奢華與擁有造成了人力和資源的浪費。由余的言辭讓繆公感到驚訝,並詢問中國如何治理國家。由余回答說,中國自古以來執法詩書禮樂,但不斷縱容驕奢淫逸,導致法律威嚴無力約束下層人民的行為,上層人民忽視對下層人民的責任,造成上下之間的爭鬥和不滿,甚至導致篡位和殺戮,最終導致滅亡。相比之下,戎夷則以純樸的德行相待,上即用聖德感化下,下懷忠誠事上,國家的治理就如同管理一個身體一樣,不需要過多法度的指導,這才是真正聖人的治理之道。
這段故事揭示了智慧和勇氣的重要性。繆公聰明地接納了由余的建議,並商討對策。內史廖建議用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