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第1/5 頁)
前言:要改變世界 先改變自己(1)
本書記錄了一群在中國創造屬於自己歷史的人和他們的故事,他們是在中國網際網路自1995年興起的波瀾壯闊中的弄潮兒:馬化騰、丁磊、張朝陽、馬雲、陳天橋、李彥宏、史玉柱、江南春、田溯寧、張樹新、王志東、王峻濤、雷軍、周鴻禕、陳一舟……這些人的名字今天都如雷貫耳,他們的故事恆久流傳。
還有一些正在創造歷史的人,或沒來得及被我們發現,或歷史還沒來得及給他做結尾,因此沒有被收錄到本書之中,但這絲毫並不影響到本書的豐富程度和可信程度。
這個用網際網路創造自己和推動這個國家歷史的群體主要有三類人組成:海歸(從海外歸來的創業者)、本土技術愛好者(本書中的特定稱謂為極客)和商業價值發現者(簡稱商人)。
他們中當頭的海歸中當屬1994就回來的田溯寧、丁健和1995年回來的張朝陽,他們也被稱為中國網際網路海歸第一代。第二代網際網路海歸則多是在1999年回國做網際網路,以創辦百度的李彥宏和ChinaRen的三兄弟——陳一舟、周雲帆和楊寧為其中的標誌性人物。第三代的代表當屬創辦迅雷的鄒勝龍和程浩,他們在2002年前後回國創業。
走下飛機舷梯,張朝陽感到一陣寒意,他想不到10月底的北京會如此之冷。搓了搓手,張朝陽拎起兩個手提箱向機場外大步走去。外面,是他尚未觸控到的中國網際網路事業。這一天是1995年10月31日,張朝陽31歲的生日。儘管想來不大可能,但張朝陽堅持認為,他回國創業的第一天,即1995年10月31日,北京是下著雪的。也許是對未來的不確定性讓張朝陽的回憶如此寒冷。
1995年12月,田溯寧坐在北京麗都飯店門前的臺階上,漫無目的地翻著《新聞週刊》,內心非常沮喪。從美國來的幾個朋友邀請田溯寧到麗都飯店參加一個聖誕Party(晚會),但當田溯寧走進飯店時,卻被保安給攔住了——因為只有外國人和持有外國護照的人才能夠進去參加這個Party。那是田溯寧最沮喪的時刻之一。
儘管有著這樣那樣的不如意,有著這樣那樣對未來生活的沒把握,但田溯寧、張朝陽們還是回來了,他們回來的理由只有一個——在美國雖然拿著高薪但找不到自我,不如回國創業,是美國式的教育讓田溯寧、張朝陽更加內省,更加尊重內心力量的召喚。
他們中有一類物種是極客,在本書的1998年,我花了足足一章講述極客當道的故事,在其他的章節中,我也不遺篇幅的講述他們的故事。他們中的當時最出名的那個叫王志東,這個生於廣東虎門的60年代人最傳奇的地方不是他曾經創辦過的三家公司——中文之星、四通利方和新浪網,而是其每次離開時都藉助公眾力量為自己的江湖名聲正名,前兩次,他把原始碼交出,揮手離去,不帶走一絲雲彩,第三次,他用魚死網破式的決裂告訴大家,其實他不想走。王志東是個愛惜自己名聲甚於一切的人。所以,即便他已經遠離這個行業的中心地位,但在我們記憶深處有他卓絕的地位,無他,這是國人很早就自我意識覺醒並付之實踐的一個。
參與和推動網際網路創業的第三種人是商人,儘管這些商人在當時甚至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做為商人都並不出色,但不影響他們在今天的巨大成功。他們中今天最有名的那個叫馬雲,他甚至成為21世紀頭10年裡中國最知名的商人,有關他的傳記讀物以打計算,媒體上關於他的文章連篇累牘,很大程度上他是作為一個勵志偶像一樣被製造著。而之所以被大眾熱捧,在於,其本身就是一個先改變自己,繼而改變世界的有為青年。
前言:要改變世界 先改變自己(2)
在這本書中,我試圖給這些人做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