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2/5 頁)
眼界了。不過,也難得開眼界了。現在的地圖,還沒有經度、緯度的說法,衛螭繞著整張地圖看了三遍,對比著記憶中的中國地圖,以及在網上看過的後人繪製的初唐疆域圖,尋找熟悉的地名,終於看出點頭緒來。
整理了一下思路,道:“陛下,其實臣不是很懂,只是,臥榻之畔,豈容他人酣睡,吐蕃離我大唐如此之近,如今還好,吐蕃贊普建國不久,還有一些小部落沒有統一,忙於國內,無暇東顧。但,時日一長,必成我大唐心腹大患。”
衛螭想了想,請李二陛下拿了張大紙來,把自己記憶中的地圖畫了出來,憨笑道:“陛下,臣等一路歸來,聽了不少東西,也見識不少,臣就給您講講這一路的見聞吧。”
“吐蕃是才建國不久的新國家,它的建立者,就是如今的贊普松贊干布,此人少年英偉,十三歲時,他的父親,前任贊普被仇人毒死,他繼承了贊普之位,訓練軍隊,為父親報仇,逐步統一全國,定都邏些,建立了統一強大的國家。但就吐蕃目前的國情來說,戰力是有,國力絕對比不上我大唐。”
“此話怎講?詳細說來。”
“是,陛下。陛下請看,吐蕃的地理位置,吐蕃地處高原,地勢極高,境內崇山峻嶺無數,經年積雪不化,嚴格說來,全年只有冬春秋三季,沒有真正的夏季可言,酷寒、乾旱,生存條件惡劣,可說是真正的窮山惡水之地。臣從自己的專業來說吧,農業方面,耕作方式落後,環境惡劣,只能種植耐寒、耐旱的,一種叫青稞的作物,與我大唐的物產豐饒是不能比的。但這樣的環境下,對人體的鍛鍊極大,吐蕃人從高原下來之後,普遍比中原人強壯、力氣大,而如果是我唐人上去,則恰好相反,首先有一種叫高山反應的病症,就是我大唐軍隊面臨的第一個問題。”
第37章 縱論吐蕃(3)
說到這裡,衛螭又給李二陛下講解了一下啥叫高山反應。什麼大氣壓,空氣稀薄啥的,這些專業名詞不好解釋,衛螭只好說成氣。
“越高的地方,氣越稀薄,人也越難生存,越低的地方,氣越多,人就容易生存。在低的地方生活慣了的人,上到高原地區,會出現很多不適症狀,這就是高山反應。”
“除了高山反應,還有雪盲的問題。”
“何謂雪盲?”
“陽光照射在雪上,形成強烈的反光,人的眼睛看了,眼睛會流淚,怕光,暫時失去視物能力,也是高山病的一種。吐蕃國內,多的是雪山,每天的日照時間比中原長,就算是吐蕃人,也不敢直視太陽下的雪。”
“如此說來,吐蕃人豈不是無敵之師?”
“非也。我們的軍隊攻不進吐蕃,但吐蕃要想來攻我大唐,也有一個習慣的問題,那就是吐蕃人畏熱。他們常年生活在酷寒之地,習慣穿皮裘、厚衣,就算要與我大唐開戰,也只會挑選天氣涼爽的季節。而我軍,只要不上高原,以我大唐的軍力,吐蕃不足為懼。”
“臣的看法,吐蕃目前還夠不上對大唐形成威脅,咱大唐的威脅也不是他們,可徐徐圖之。至於怎麼圖,這就要看陛下與諸位大人們的規劃了,臣不擅長這方面。不過,有句俗話說,打蛇打七寸。臣以為,可從吐蕃的農業入手,餓肚子都會死人的,陛下。”
衛螭言盡於此。他曾關注過一段時間的唐初歷史。唐太宗李二陛下,是一名非常有地緣政治概念的皇帝,以他的英明睿智,衛螭相信,說了這麼多,李二陛下心中肯定有了自己的判斷,不用他再多說了。
說完吐蕃,李二陛下顯然對衛螭歸來的路線很感興趣,接著問周邊國家的情況。衛螭努力地回憶歷史記載,貌似現在大唐周圍的國家,除了吐蕃打不過去外,都不是問題。如果不是被李二陛下打怕了,西域諸國哪會贈他一個天可汗的稱謂。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