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4/5 頁)
。
提議認為,富裕國家正在由政府主導大力投資於氣候變化的防禦系統。相比之下,發展中國家就正在被忽視和邊緣化。因此,由氣候變化帶來的長期的生態挑戰將主要不是集中在曼哈頓和倫敦,而是集中在洪水頻發的孟加拉國和乾旱的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東非高原太危險不能去;防禦系統強大的富裕國家也基本將我們擋在了美國西部高原的門外;*高原估計彼時也已經擠滿了南美的富人。環顧全球后,我們自救的安全地帶就只有在本土高原中尋找,從地理和氣候條件上來說,青藏高原成為不二的選擇: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達4500米,面積約佔250萬平方公里,素有世界“第三極”之稱;同時,青藏高原還是亞洲諸多大河的發源地,諸如長江、黃河、湄公河、怒江、雅魯藏布江等,水資源豐富;受到東南季風和印度洋季風的影響,此處雨水也十分充沛;同時還是全球公認的物種最為豐富的地區。
可惜上述先天優勢尚未派上用場,青藏高原已然面對窘境:82%的冰川處於退縮狀態,嚴重影響著亞洲水資源的安全;印度洋板塊(印度洋板塊:屬於印度洋澳洲板塊的一部分,包括印度洋的北部、中東和東南部、印度半島、大洋洲的大陸、島嶼及鄰近的海洋。印度洋板塊形成於九千萬年以前的白堊紀,自非洲東部的馬達加斯加分離,每年向北漂移15厘米,大約在5000到5500萬年以前的新生代的始新世時期和亞洲撞合印度洋板塊由於大洋中脊軸部或裂谷帶多為各大板塊之間的邊界,因此,這裡淺源地震、火山活動頻繁。) 近來活躍,向歐亞大陸板塊俯衝,我國西南部(覆蓋青藏高原地區)受地震威脅……
同樣不為外力所改變的是,全球氣候依舊萬千變幻,海水的上漲沒有停下腳步,高等級地震依然在世界各地頻發。
人類自救的哥本哈根全球氣候大會曲終人散,下一次墨西哥會議被寄予厚望,在這條漫長而曲折的道路上,人類在使用自己全部的智慧。
中程盤點。在這場人與自然的較量中,我們已經付出了巨大代價,問題是我們還將付出怎樣的代價?我們的行動能否挽回惡化的形勢?我們能贏嗎?
如果不能做到熟視無睹,那麼這些問題確實令人窒息。
。 想看書來
後記:人應當學會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
本書是《地球危機系列叢書》的第二卷。
在編寫本系列叢書第一卷《2012地球懸念》中,當我們從地球的高度,客觀全面探究了2012年會不會成為地球一個生命週期的結束、會不會成為人類文明的終結時,發現,即使2012的末日預言最終淪為了末日流言,然而全球城市面臨的劫難卻是真實的。
電影《2012》引發了全球民眾對地球危機的高度關注。然而早在此之前學術界已經對氣候異常有深度研究和探討。分佈於世界各地的驗潮計最先發現了全球氣候變暖的端倪,同時圍繞地球旋轉的人造衛星從1970年起也屢次證實了這個趨勢。
許多氣候專家發出警告,如果氣溫持續上升的話,人類將遭受毀滅性的災難。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史耐德教授甚至明確認為:“我非常擔心未來兩到四世紀,海平面會上升2—5米,一旦這個過程開端,我們叫做臨界點,你恐怕就無法再回頭。”
之所以“無法再回頭”,是因為大海哺育了人類文明,人類文明的花朵開在大海的邊上。目前,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沿海地帶,世界各地共有3351座城市位於海拔低於10米的沿海地區。所以美國西雅圖大學教授、地質學家暨古生物學家彼得·沃德(Peter Ward)毫不猶豫地指出:“問題在於,我們人類的整個文明都依賴於海平面的穩定。農業、交通、工業、城市建設,所有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