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頁(第2/4 頁)
幾十年基本不變的教材提出批評,其實,教材僅僅是教育目的的產物,也就是說,有什麼樣的教育目的,就有什麼樣的教材。 文化大革命 前,我們的教育目的是要培養 又紅又專的無產階級革命事業的接班人 , 文化大革命 後,隨著政治形式的變化和發展,換了一些提法,但骨子裡還是老一套。而教育目的,不是幾個編審教材的書生能夠決定的。我看到了那個編教材的人吞吞吐吐地發言,知道他們有難言之隱。正因為國家的教育目的帶有如此強烈的政治色彩,所以,也就只能編出這樣的教材。就是這樣的教材,在 文化大革命 期間還給徹底地否定了,因為它還不夠 紅 ,還不夠 無產階級 ,那就只學《毛主席語錄》。我在小學學習五年,有兩年就是把一本大開本的《毛主席語錄》當了語文教材。 文化大革命 結束後,又把 文化大革命 前的教材當成了好東西,幾乎全盤恢復。其實, 文化大革命 並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建國以來共產黨所犯錯誤長期積累後的必然爆發。共產黨 文革 前所犯的錯誤,在我們的語文教材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文革 後,共產黨在不斷地糾正 文革 前的錯誤,但我們的語文教材卻沒有跟著變化。於是也就出現了被許多人猛烈抨擊的現象:在不提階級鬥爭多少年後,我們的語文教材中還有那麼多 革命 文章。文學界早就對統治了中國散文界幾十年的那種型別化散文提出了強烈的批評,這些虛假成性的文章早就沒人要讀,但我們的教材還把它們當成光輝的範文,硬逼著老師升虛火,強抒 無產階級 之情,硬逼著90年代的學生,去摹仿他們那種假大空的文體。也許,這些文章的作者,在寫這些文章時,抒發的確是他們當時的真實感情,但這些人現在活著的也不寫這樣的文章了,他們批評起共產黨的錯誤來,比我們這些所謂的 有問題 的作家還要刻薄,他們自己也未必承認,那些被選進了教材,教育了幾代中國人的文章,就是他們最好的文章。他們未必不對當年自己在 左 的思想指導下的創作進行反思。他們現在的創作也是充滿了 人情味 、充滿了 不健康的情調 的呀!這些最 革命 的作家早已變成了美麗的蝴蝶滿世界飛翔著傳播愛心,但我們還在強逼著孩子們學習他們那些咬牙切齒的文章。
長期以來,在我們國家裡, 人道主義 人性 ,都被打上了 資產階級 或是 小資產階級 的標籤,進一步發展就是談情色變,經常被引用的就是魯迅那句話, 賈府的焦大不會愛上林妹妹 ,其實魯迅也不是焦大,他也不敢肯定地說焦大不會愛上林妹妹。共產黨進城以後,多少 焦大 改造了家庭,娶了成千上萬的 林妹妹 做老婆。但人們不敢面對現實,尤其不敢面對自己的內心。魯迅先生透過阿q揭示了部分 國民性 ,魯迅先生還用他那些匕首般的雜文,揭示了中國人的虛偽。這是更為普遍的 國民性 。因為虛偽,我們口是心非;因為虛偽,我們亦人亦鬼;因為虛偽,我們明明愛美人,卻把美人說成是洪水猛獸。更為可怕的是,長期的虛偽,形成了習慣,使我們把虛偽當成了誠實。我們明明滿口謊言,卻並不因為說謊而產生一點羞赧之心。這就來了,明明我的兒女公費留學後全都不回來了,我還是理直氣壯地批評那些不回來的留學生;明明我的兒女在國外過著好日子,我卻義正辭嚴地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腐朽性。明明我們知道教材裡許多文章是假話空話,連文章的作者自己也不相信,但我們還是逼著孩子們當成真理來學習。明明我們每個人都有那種 病態 的 資產階級 感情,但我們卻硬要消滅學生頭腦中的這種感情。我們教材中的有些文章作者明明是表達了自己的 資產階級 感情,我們卻硬要給人家進行 無產階級 的解釋。
問題還是回到我們的教育目的上來吧,我們的語文教育最終要達到的目的,並不是要學生能夠用獨具特色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