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部分(第1/4 頁)
的不是銀子,而是實物,都是從番國帶回來的胡椒,香料,珍珠,寶石等。
晚上張浩,鄭六使、蔣武、廖管家和王動又坐了下來。鄭六使也就是小六子,算是王動一手培養起來的,基本上是自己人,另三人是跟著下西洋的,彼此相知,王動跟他們交底了。其實,不用交底。也們也清楚,王動早就走上不歸路了,私制武器和制販私鹽兩條就夠了。
“洪武皇帝始海禁,我朝雖通西洋,海禁仍然不廢,以洪武皇帝之威嚴,估計此令不會廢止,自三湘商行。明龍商行,乃至中華總商會,國際貿易行會運營,以官府組織貿易代替官府貿易、代替民間貿易,已是必然。此次西下,已經為朝庭賺足了銀兩,今後此法勢必大行,縱使我等不主事此事,皇上還是會另擇他們下西洋通商。”
“舅父鄭和大人所掌的不是西洋政事。同時也掌控西洋商事,西洋軍事,故此。商行所有商事,務必以鄭和大人的政事為中心,切切不可因商廢政。”
“龍城的兵力不足,一是人丁不旺,二是財力不濟,人丁一事,或移民,或搶掠,自大明朝移民之法不可行,朝庭不許。只可潛行之,但量必不大;搶掠,以西洋之行考略,暹羅,錫蘭山。爪哇國三國可施行,如若施此計,必定阻斷其國與朝庭的往來,此事還需斟酌。財力不濟,主要是資源不夠。夷洲短煤鐵。龍城更是無所出,某知有一南洋大洲。物產豐富,然目前實在是荒蠻,若要移民開,還不是時機。”
“夷洲目前所出只有鹽,陳貴已把鹽賣到了朝鮮、女真和北元,鄭政會在日本沿海一帶剿倭,日本國小力弱,其國出銀,若能取得銀礦,財資充盈。”
“我朝海禁多年,自遼東到廣東,漁民上岸甚眾,自浙江以上起,可私募民去夷洲,福建起可招至龍城,工匠一事,瀟湘學堂培養過於緩慢,此事又不可操之過急,委實難辦。”
“我朝自靖難起,歷安南戰事,國內多次剿匪,平倭,徵蒙古,戰事不斷,退伍傷殘之數甚巨,有經驗地老兵,實乃富貴財富,招之為講席,軍伍可成。成制的兵丁,當以水師為主,拱衛夷洲和龍城。”
“朝庭不喜我等聚富,所以,賺到的錢財,還需要投到朝庭所辦的事業之上,不可直接用來做善事,太過招搖。如今朝庭所需,一是馬,主要是用在戰場之上,二是船,下西洋,漕運都需要船,三是兵器製造。這三樣朝庭急用,我等務必投錢於此。”
“徵地略城,需以舅父名義,以朝庭名義,龍城是丘誠在管,夷洲還需有人出面,土著最好。夷洲一地,自洪武皇帝棄守,已成荒蠻,朝庭只是不想夷洲造反,其他的,任其自生自滅,所以夷洲切切不可張揚。”
“鹽出朝鮮此乃朝庭之大忌,琉球國日本國亦可製鹽,已經命陳貴使人去兩國試探,如若可行,當設鹽場,由他國出頭,朝庭則無口柄。”
“馬歡此次去天方國,只是去探路,歐洲諸國好奢靡,可大行商務,此事極需用船,夷洲和華州船廠已經可出1000料船隻,年內可出2000料船隻,船出,貨要能備齊,西洋諸國各作坊已經開設,所出之物只是日用,賣價不高,缺好的匠師。船出,人也要能備齊,舵師,火工,船民全都要找足了。”
王動說這些,並沒有指望這幾人能完全吃透他的意思,也只要他們清楚這個方向,不在身邊的陳澤和楊剛早就知道了東家會往這條路上走。王動會給他們分工,讓他們各負其責,能提出具體地建議,然後再組織人去實施。
雖然大家都知道可能會是這樣,但由王動這樣說出來,還都是驚駭的不知說什麼好,王動終於赤的講出這些東西,一次過,講了這麼多。
“人活一世,有人為做大事業,有人只是想平安一生,我只是想過的更好,能讓身邊的人過的更好。大家都投身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