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部分(第3/5 頁)
團。馬歡、哈三、郭崇禮都回到了南京城,留下在這裡幫著培訓翻譯。說起來這翻譯也培訓了三年多了,有些已經可以上崗就業了。官府自然有用的著他們的地方,鄭和早早就上奏,選了些佛道儒還有伊斯蘭教的經典,讓他們去配合翻譯。而且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那就是出字典,王動的這個提議得到了鄭和的有力支援。本來出便西洋的時候,鄭和的近臣,包括那些儀衛都接受過一點點阿拉伯語的教育,這個很重要,有時很好用。
王動帶著陳澤到蘇州的時候,一批來自龍城的商船到了,運來的貨物中布佔了重要的部分,這些布怎麼賣是個問題。
“棉花一斤價白銀6分,上回在蘇吳兩地收購棉花前。棉花價錢在5分5,正是因為三湘商團的帶頭收購,已經漲到了6分,雖然蘇吳兩地主要的最大地棉商是三湘商團的,但時間一長還是會有些出入。白布一匹價白銀2錢,此前古里布沒有運來的時候,價錢在兩錢一分,如今已經跌了。”浣江彙報。
“這批布共120萬匹。怎麼售賣?浣老闆。”陳澤問。
“呵呵,大掌櫃面前你喊我老闆!”浣江笑了。
“但說無妨。”王動也是好笑,這幫人裡,浣江真的象老闆了,比起五年前,這小子至少胖了五十斤。
“柳大娘那邊早早就說了,她可以吃下20萬匹,只是去製衣。三湘商團裡可以吃下15萬匹,蘇吳兩地,可以吃下30萬匹。浙江也可吃下25萬匹,餘下的可以送20萬匹去北京,5萬分給廣東,江西也可吃下個5萬,這樣就分完了。”
“浣江你算計的倒是不出,什麼價錢出手呢?”
“白布市價2錢一匹。本地作坊出布約在1錢5,收貨的商家出大貨在1錢4,小子以為1錢出貨。”浣江信心滿滿。
“1錢2是農家出布給收貨牙人的價錢吧!你小子想把大明朝所以地布行牙人都得罪了是吧。”陳澤也沒想到浣江心這麼大。
這布行牙人平時就是在城鎮鄉間走到,瞭解那些在家紡紗織布的資訊。他們往往會把這些資訊集中到一起,聚散積量,牽線促成生意。通常他們並不出錢,只是兩頭抽傭。浣江已經把價錢定到了最低了,低過了在家織布的人出貨價,這樣一來,牙人根本沒的賺了。
“你小子說了半天,還沒講,這布龍城那邊出價多少?”
“在龍城割貨是8分5。到長樂割貨9分3。到劉家港9分
“你這棉花收了之後,送到龍城售價幾何。”
“劉家港6分。長樂6分2,送到龍城7分。”
“有什麼問題沒有?”王動看著浣江笑了。
浣江這會已經胖的快看不到眉眼了,“大掌櫃,龍城那邊這布怎麼織的?”
問題不在怎麼賣,而是賣了之後,大明朝這些個在家織布的織女們怎麼辦。城裡的作坊肯定是全倒了,那家織女們怎麼辦,織的布只能自已家裡用了,根本不可以拿出去賣了,一匹布只賣個8分嗎?棉花的價格還會起,就算是自己家裡種吧,可以省點,那也只能是一條龍服務了。從種棉花到紡紗織布到製衣,他們肯定無法與工業化地大生產競爭了。這樣一來,整個大明朝脆弱的紡織工業算是完蛋了。這種現象,當蒸汽機試用之後,王動就已經預見到了,棉吃人。
在龍城,王動想象中的大型紡機和織布機還沒有研製出來,還只是把一架架新式的織布機掛在蒸汽的動力帶上。僅這樣的動力,就已經使得所有地木製紡機織布機被鐵製的代替了,織布的工作變成了上線接線了,可以想象,一旦完全蒸汽機驅動的織布機出來,那才是真正完全瓦解明朝紡織產業地時候。
浣江這會已經算是大明朝較大的一個批商,他只是買和賣,柳老闆已經在湖廣圈地種棉花了,更多的是訂下了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