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部分(第1/5 頁)
“王大人,為難一定不會了,夷州最荒蠻,也是有法可尋的。”陳機在巴陵做縣尉地時候,就是對大明的法典很熟悉。
“這話說的好,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漢必糾,此乃國泰民安的根本。”
“靜之此話人深省。”管峻聽到王動如此警句,擊掌叫好,這十六個字也成陳機地座右銘。
“自新港社起六港,皆以番民為主,如今我等遷於此,下次也不可稱之為番民夷民,以山民島民相稱更為合適。山民諸多信仰,不可輕視輕笑。”
“呵呵,誰敢,陸將軍可是手握兵權之人,陸夫人還是山裡人呢。”
一下子鬨堂大笑,弄得的陸柏很不好意思,其實他不是一個跋扈之人。
晚上,得了大長官王動到來的訊息,山民還推了幾個領過來,敬王動酒,還送了一大堆地好東西,基本都是些土特產,各種肉脯,獸皮,還有些草藥,王動也沒客氣,全收下。官民一家親,和樂融融。
雙溪口也是建在水邊地一個集鎮,如今也是以夷州山民為主,這幾天王動算是走馬看花,一大隊人都是跟著他走走看看,下西洋的日子,這段時間是最愜意的,終於又可以一起聚在王動身邊吃吃喝喝了。
王動除了在蘇門達剌國是國王以外,可以放肆一點,到了別的地方,還是打著鄭和的旗幟招搖過市,用三湘商行,或是中華總商會,或是國際貿易行會的大掌櫃的名義行事。龍城丘誠和夷州管峻對王動地尊重大家是看在眼裡地,蔣武張浩是知道如今王動已經在製鹽制兵器了,看他的樣子,好象又一點造反地意思都沒有。而原先一幫老人中,還不知這些的,都在感嘆,當初跟著王動一起做生意是多麼的明智。
幾個地方一走,他們也現了,王動已經不在是原來那個商人王動了,而且與以前相比,和王動共處的時間變少了,更多的時間被更多的事務更多的人給佔去了。
三年前,方中跟著李遠去蒙古,救了不少人,特別是在軍隊潰敗之後,收的更多的敗軍,退伍回家遭到不平等待遇,在家裡又沒個家業的,被他收來了;還有些是真正的敗軍,敗了之後逃了或是被俘了,活了下命來卻被軍隊裡除了名,以為壯烈犧牲了,這種家裡都得了朝庭的昭恤,事實真相卻是截然相反,這幫人當初也是哭著喊著跟著方郎中到了夷州。在夷州王動和劉鷹非常看重這些老兵,所以基本都得到了重用,被當作是這裡軍隊的主力,算是職業軍人。兩年多在夷州的和平生活,除了還在日本島上嚇唬日本人的,除了跟著吳朝幹去澳大利亞的,餘下的兵在夷州多多少少,還都是個小官,比如班長排長之類。
雙溪口,這裡一個連長是從蒙古戰場退下的百戶,此人倒是壯著膽子給王動出了個難題。兩年多的和平生活,這幫人中在中國還有父母孩子的人開始思鄉了。連長本人是光桿,他手下的排長班長中,有幾人在中國還有些牽掛,幾人時不時的聚在一起喝悶酒。
這些人是不可能自己游回中國去的,夷州的船管的比大明朝還要嚴格,除了商船就是兵船,這些船全在漕幫回國忠的控制之下。自王動在淡水建了船廠之後,這裡的小漁船全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魚場,所有的還想靠大海過日子的漁民,全都被管峻集合了起來,加入了魚場,魚船在管峻的控制之下,而漁民全都是島上的土著。這兩種船,你沒法混上去,混不上去就算了,這島四周,早早就按著王動的吩咐,只要有可能,天天都有船在巡邏,一現外來船隻,全都就打沉。
割斷與中國的聯絡很難呀,王動也是為這個愁。
………【第四五節 淡水夷北】………
“斷了念頭,他死或是家人來。”陳澤比王動還狠,當然了,這只是說笑。
“呵呵,接人過來不是問題,人又有人,都有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