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部分(第1/4 頁)
興,凡事種種皆強於暹羅,暹羅國應引入明朝典籍技師,以振國力,大明使者來訪,隨行皆能臣干將,王可否懇請鄭和大人,滯行或留下能人,傳技傳藝。國王也覺得他講的有點道理,所以鄭和一提,他馬上就應允了下來。這個進言的使臣,是王將的人。
這麼一說,那個想篡位的傢伙,還真是出了力的。王動還有個疑問,這個王將明的說了需要鄭和的支援,怎麼支援呢,他篡位成功之後馬上承認他,還是要求提供武器,還是需要明朝軍隊的直接支援。這個王將手段也是很高明呀,沒有先開口要價,這反倒給他自己留了個極寬大的口子,想在哪收口想在哪扎住都行。王動也沒問,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車到山前必有路,反正這會是你們有求於我,有啥心思好想的。
注燕窩最早見於元朝文獻,據傳是鄭和自海外引進燕窩,也有一說鄭和為第一個吃燕窩的人。
………【第十二節 殺豬稱勇】………
按著鄭和的日程,這次到暹羅還要走訪一兩個暹羅的藩鎮,於是暹羅王安排明朝使團去一處叫上水的地方。上水離都城約有兩百多里,那是暹羅最大的紅寶石產地,選此地是鄭和暗示的,暹羅國上次進貢了很多寶石,永樂比較關注這個,且上水地處暹羅北,離雲南不遠。對於羅摩羅闍王來說,去哪他都無所謂,反正那些寶石是要作價賣給鄭和,在他眼裡,鄭和大人要看什麼也不重要,接待好四處遊玩才是最主要的,至少在目前,趁著鄭和在暹羅的時候,要竭暹羅國之力結好與明朝,要讓天朝的皇帝相信,暹羅這個小兄弟是可以相信的,是聽話的。
因陀羅闍這位王將此時不在國都大城,他和他的軍隊在離滿剌加五十里的一個邊鎮駐守。知道明朝使臣要到了,暹羅王命他從滿剌加撤了出來,作個姿態。這一點曾讓因陀羅闍大怒,眼見的就能滅了滿剌加國,功虧一簣。暹羅王羅摩羅闍雖然是個太平國王,平庸了點,有點不合暹羅的國力,當然了這個國力是相對他周邊的小國而言,他手底下也還有忠心的大臣,左右兩大臣中,左相忠心,右相則倒在因陀羅闍一邊。羅摩羅闍雖然讓因陀羅闍用兵,不過王將及他的隨從,特別是那些將官的家屬,全被他收羅到了國都大城,由此可見,這個國王也不完全是個笨蛋。大城王國國都裡有士兵三千,三千感覺不多,但在暹羅這種國家已經算是很多了,更重要的是,國都連漢人都叫它大城,可見這個城池的規模和氣勢,易守難攻。
隨鄭和上岸的部隊共有一萬人,其中以神機營和騎軍為主,他們全都駐在城外,如同占城國一樣,暹羅國也是劃了塊地給他們,跟著鄭和進城的有三百人。大城王國都城裡有三千駐軍,王城東西五十里處各有一個兵營,那裡同樣各駐守了三千士兵,不同的是,那裡的三千士兵中,配有二十頭戰象。因陀羅闍手底下有一萬士兵,五十頭戰象。如果王城周邊或是王城裡的部隊並不是完全被國王所控制,那麼國王離開都城的時候,將是因陀羅闍最佳的篡位時機。暹羅國約四成的部隊全部在這裡了,還有兩成在真臘邊境,餘下的是地方酋長的武裝。一旦有什麼風吹草動,暹羅國的軍隊玩的可能都是過家家的遊戲,真正在看錶演且能起決定性作用的是明朝的軍隊,這支明朝部隊無論從數量和戰鬥力上都遠遠出了暹羅國的部隊。
暹羅國的接待方案本來是安排右相與王子作陪,隨著鄭和北上,但又人大臣進言,王作陪更親善,王以為然。聽到這個訊息,王動感到有點意思了。王動帶來的人,這幾天又散出去了,各地考察去了,與上次在占城不同的是,這次散出去的同時都從兵營調了一個小旗的人保護,兩三人一組倒有十多人保護,而王動則在等,等何九錫的訊息。
鄭和走了,王動和張浩自然也是要陪著,但陳澤和蔣武留下了,護衛也是留下了一半,王動叮囑他們沒有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