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部分(第2/5 頁)
有了些許變化,也許他原本只覺得李治是個小孩子,來河東不過是個幌子,給謝逸壯聲勢罷了。
但見面之後才發現,這個少年比想象的更為成熟穩重,似乎還有些許施人恩惠的小智謀。謙謙君子,卻有理有度,氣質也蠻不錯,是個很不錯的皇子啊!
李績雖然沒說話,但謝逸從他的眼神也表情裡已經揣度到些許,如無意外,李治在英國公的眼中已非等閒皇子。
不過現在,這些看法毫無實際意義,必須要等待時間的發酵,讓其產生真實意義。
至於此刻,當務之急該是那些北上雁門的魑魅魍魎,謝逸有種不好的預感,也許河東風雲將起……(未完待續。)
第二七七章 阿史那思摩的客人
河東才是晚秋時節,但塞北已有寒冬氣息來襲。
天氣有些冷,真珠可汗夷男和二王子突利失,以及一眾薛延陀貴族正在大帳裡議事。
一年時間,薛延陀遭遇了很大的變故,去歲因為大唐使臣出使薛延陀“失蹤”事件,薛延陀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大王子大度設殞命,以此向大唐謝罪交代,從而換得暫時的平安,一年時間在忐忑不安中度過。
大度設死了,突利失的地位自然就突出了,儘管有妻妾又給夷男生下了一個兒子,但年紀還小,能不能長大還不好說,資質就更不要提了。如今突利失是唯一成年的王子,不出意外仍舊會是薛延陀當仁不讓的繼承人,所以突利失少不得意氣風發。
此時此刻,他們正在討論一件大事,突利失昂首挺立道:“父汗,吐蕃人的提議很好,這是個難得的機會。”
沒錯,今日所議之事蓋因有吐蕃使者前來,邀請薛延陀一道討伐唐朝。也不知是因為去歲的事件仍舊心有餘悸,還是別的什麼原因,可汗夷男對此有些疑慮,但以突利失為首的一批人卻格外贊成。
“父汗,吐蕃人已經出兵松州,現在唐人的目光全部被吸引到了西南,據說關中已經有五六萬府兵南下,說明他們腹地空虛,正是我們出兵的大好時機。”
突利失道:“千載難逢的良機,只好擊敗了唐人,我們就能恢復昔日頡利時期的盛景,成為東方草原上的霸主,父汗您還等什麼呢?”
“有把握一定能勝嗎?”夷男終於不得不開口,問出了一句疑問。先慮敗後慮勝倒也符合兵法規則。
“勝的機會很大,畢竟關中空虛,若我們能一舉擊潰北方防線,便可直接南下入關中,直取長安。取了了李世民的狗命,為大哥報仇。”
突利失很會說話。雖然當初和大度設矛盾重重,甚至最終逼死大度設也有他的份,但此刻還是打起了感情牌,因為他知道父親夷男對於大度設的死多少有些耿耿於懷,是有惋惜和報仇之心的。而且打起為大度設報仇的旗號,也能調動許多薛延陀百姓的仇恨勇武之心,漢人有句話不是說哀兵必勝嘛。
果然,夷男心動了,遲疑道:“說的沒錯。但唐軍的北方防線恐怕不是那麼容易就能撕開,靈州與李道宗、河朔有阿史那思摩,幷州與李績,哪一個都不容易突破。”
突利失笑道:“父汗說的是,若是正面對敵,哪一個都不容易突破,但如果他們之中有人倒戈幫我們……”
“你是說……”夷男遲疑道:“你是說阿史那思摩?”
顯而易見,要說這三位之中有人可能倒戈。只能是阿史那思摩,這個不難推測。
李道宗是大唐宗室。李績則是忠臣猛將,都沒有倒戈的理由。而阿史那思摩雖然改姓了李,還被唐朝冊封為郡王,但骨子裡他仍舊是突厥人,與大唐並非完全意義上的自己人。
作為昔日的突厥王子,突利可汗的弟弟。難道就真的全心全意歸順了唐朝?如果說在武力面前不得不低頭,那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