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部分(第3/5 頁)
而同時間的魯山縣,滴水成冰,風雪嚴寒的魯山縣城西北放,土門集更向西面的大山之中。當年陳氏修築的伏牛山營寨,作為自家最後退路所經營的山中營寨,現在已經大大變換了模樣。
清風寨、虎頭寨、牛頭寨和鐵寨周遭辛苦開闢出的農田已經全部被毀掉,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的勞工宿舍和粗煉工坊,那一座座高爐拔地而起。
四個營寨的人數已經遠遠超過了當年的設計,現在四營寨中,人力最少的牛頭寨都有七八千男女。因為田畝的改作他用,這片復漢軍最最根本的金屬冶煉基地裡,四五萬男女勞力的衣食所需全部依賴於外界。
很明顯,這是陳家對於規模日益龐大的山中四寨的制肘。但不可否認的是,控制著糧食、布棉、針線、食鹽和藥品的陳漢,對於四寨的掌握力,一點都沒有因為其內青壯勞力的增多而減弱下來。
“鐺鐺鐺……”
寒風中,鐘樓上的銅鐘被用力的撞響。三聲悠揚的鐘聲從鐘樓遠遠地傳開,從營寨到各地不同的礦場區,由大鐘至小鐘,由小鐘再到各處的銅鑼、銅哨。
“到點了,下工了,下工了……”
意思相差彷彿的叫喊聲在鐵礦、煤井,運輸線,冶煉工坊,等等不同的場合,不同的身份的人的耳朵裡響起。
“吃飯啦,休息,休息啦……”
勞累了整整五個小時的勞工們長長的舒了一口氣,他們可是早早六點半就起身了,吃了飯,七點半上工,接下一干就是五個小時!
這一上午又熬過去了。接下來他們就會有一個半小時的休息時間。除了吃飯,每個人都還能窩在被窩裡睡上一覺。作為最先施行24小時時間制的地方,伏牛山裡的勞工們早深深地將小時、分鐘,謹記在自己的腦子當中。
每天他們六點半起床,六點四十的時候伙房就開門了。雜麵饅頭、雜糧餅子、窩頭,玉米、紅薯、土豆等粗糧,鹹湯、稀飯、大渣粥,還有鹹菜。這是工地上給勞工們的基礎配置。表現優異的還會得到獎勵,比如雞蛋、鴨蛋,或是監工們、隊官才有的炒菜、燉菜。
陳漢在吃的方面並不虧待他們。這些人都是重體力勞動者,只從吃穿方面來看,這裡的勞工比滿清統治下大部分的農民過的都要好。他所面臨的生死危險更多還是在於工地的突發事件上。
因為他們只要能吃得下,復漢軍就不會短他們的那口兒糧食。除了雜糧、粗糧,還有細糧,五天之內還必有一頓葷腥。而滿清手下的老百姓,或者把陳漢也連帶著算上,中國的億萬農民,三五個月不知肉味的家庭都多得數都數不過來。
逢年過節都捨不得割一塊肉的也不要太多!
現實和時間是最容易磨掉人銳氣、心勁的兩樣法寶。這些打江南和湖廣押送回來的苦工,在看到復漢軍並沒有如他們想象的那般照死了用他們,而是吃飽穿暖,請長工一樣‘伺候著’,最初不管內心中的反抗意識有多麼劇烈,到現在也都百鍊鋼變成了繞指柔。
他們早已絕了逃跑、搗亂、鬧事的想法了,。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裡,復漢軍給出的不僅是長工一樣的待遇,更有規矩森嚴的紀律後者是用血淋淋的人命來做警示的。
他們現在唯一的想法就是把漫長的刑期熬過去,然後,然後,回家當陳漢的順民。如果那個時候他們的家還在的話。
陳漢還有承諾,只要他們老老實實幹滿兩年,就會根據他們的籍貫、家庭住址,派人去聯絡他們的家人,只要聯絡的上,今後的日子裡雙邊就可以通訊往來,甚至他們的家人還可以來看望、探望他們。
這就是掉在驢嘴前頭的胡蘿蔔,用‘希望’,讓這些戰俘轉成的苦力們,老老實實、兢兢業業的為復漢軍開採征戰所需的鐵礦、煤礦。
肉香氣嫋嫋的傳到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