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沉思錄》(第1/2 頁)
《沉思錄》
這本書老姐從圖書館借的,23-10號37910號,花了四次看,共211頁,本準備7號看完,有些事情,延遲,有時候計劃趕不上變化,自己給自己壓力,才會有動力。
以前沒有聽到這本書,關於哲學,就更難懂,有人的案頭書,每個人都會有需要它的,可以真的有時候需要,如果一些知識無法消化,那麼又有什麼作用,《沉思錄》作者,古羅馬皇帝,馬可奧勒留安東尼,(121-180),原名馬可阿尼厄斯,譯者,何懷宏,轉譯,英國,喬治郎的譯文,原著是希臘的,《沉思錄》,ditations上個世紀80年代,譯者在一個人與自己對話,一本寫給自己的書於1988年初於南昌。
一本關於斯多葛派的傳世經典,聽到過斯凱奇多葛學派,不太確定是那一派,有什麼代表作與特殊的作品,沒有想到絲多葛學派的一個作者是帝王哲學家,在久經鞍馬勞頓後寫出這本著作,馬可奧勒留(arc aureli),現在最起碼知道關於斯多葛學派,順其自然,注重本性,限制人生,與中國道,相同,具體講,所謂的自然,重視整體與義務,本書折中主義與宗教的斯多葛主義的里程碑,(德,文德爾班)。
以前讀散文,讀上5、6遍,還不知道什麼意思,有時候的確要書讀百遍,其意自現,本書就是要多讀,百遍,千遍,目的也是要明白其書中內含,要明白一些隱含的知識後,要用於應對現實的社會,才能說是完成這過程,才是價值的體現。
本來,如果有多的時間,準備在姐姐帶走之前,最後讀兩遍,但姐姐走,沒辦法,以後有時間去學習看,讀完一遍後,心裡有了一絲理性與寧靜,關於高貴,憂鬱,是沒有什麼感覺,譯者在首節中有介紹,不太懂,高貴還可以理解點,作者作貴族,帝王,生活,環境,等外界一切條件要這個人有高貴的氣質,憂鬱,可能是政治上的不得心,不順,與自己的嚮往的山村生活不符,想卻不能實現使一個人苦悶,壓力,往往得不到的才使人更向往,甜美,可能是作者自慰的一種假象,但還是不太懂那些感覺。
慢慢思考,追逐路上不停歇,前行,那麼總會到底收穫的季節,收穫後,不過是人的自慰,這本書最讓我明白,人死後,名譽,金錢,一切都不重要,過後連記得人的人也會在時間的海洋消逝,要想得到,就得先忘記那些名利,專心幹一些能通向這些事,也就是能在這條成功之路走的比任何人都理智都要專注,要付出幾倍的汗水,都會有互相的收穫,也許有些事並不重要,因為命運中,人們追逐的不過是雲煙,人們這樣講也只會讓人們在追逐自己最想要的同時,保持應有是本性與良好的心態。
人們不應該望著擁有的未知的,只應該專注自己追求最好的東西,那麼就不會有過多不必要的痛苦,煩惱,人類在遇到痛苦之後,由於別人的意見和外部環境的影響,這種情況人可以自我排洩,克服之後,也就不會那麼痛苦。
這本書,講到與人密切有關的一些因素,讓人分析,處理一種事情的心理過程,有時候一段話,一個詞,都讓我沉思,太多不懂,能懂一句話,幾個詞,都很開心,關於坦誠,謙虛…本性是貫穿全書的一個重要的詞,這一學派,重要的是認為全世界是一個整體,有一定規則,關於身邊的變化,正如,葉子的生長一樣,樹葉被風在地上,翻滾,春去秋來,新芽又會長上枝頭,所以說,死亡是一個自然必然的一個現象,一個人力所能及與無法改變的,應該學會適應,如果讓自己的思想更上一層樓,應該學會制怒…
自然—本性—理性,目錄中短短几行字,讓人難以理解,關於傳承,人應該尊重本性,才會開心,享受你認為最好的東西是快樂,可以失去就是現在,不要無目的的行動,靈魂先於身體早衰,是讓人羞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