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3/4 頁)
聽上去很危險,包大哥都沒說是什麼事啊。”
公孫策無奈地看了展昭一眼,去沒搭理他,而是對白玉堂道,“你們兩個,互相監督,接下來不準再說話了。如果再打斷包拯,就罰你們兩個今天去廚房給全府的人洗碗。”
全府人的飯碗,那是多少?會堆積成山嗎?白玉堂剎那間想起了剛才在廚房裡看到的,公孫策做出來的那一屋子的美味。揉了揉剛才撐得鼓鼓的肚子,白玉堂跟展昭對視了一眼,同時在對方的目光中發現了恐懼。好吧,識趣地閉嘴,乖乖聽故事得了!
兩隻小的終於安靜了,公孫策微微一笑,轉回頭對包拯道,“雖然他們很吵,但是說的還是有些道理。八賢王要告訴你的,該不會是什麼聽不得的皇家秘辛吧?”
包拯微微苦笑,答道,“阿策,我就知道以你的聰明一定猜得出。”
“究竟是什麼事?”公孫策眉頭一皺,也忍不住緊張了起來。畢竟,跟皇家聯絡起來的事情都可大可小,弄不好就有性命之憂。
包拯看著公孫策略顯緊張的表情,輕輕嘆了口氣,“那件事,發生在二十年前。”
二十年前,真宗皇帝剛過而立之年,而八賢王和襄陽王這兩位王爺,卻都只是二十出頭的年輕人。真宗皇帝和襄陽王趙爵都是太宗趙光義之子,而八賢王的父親,則是大宋國朝的開國君主,太宗趙匡胤。
因為太宗當初繼位之時曾經發誓要善待太祖後人,因此很早就封了他唯一的兒子趙德芳為賢王。甚至還為特意賜予太祖一脈世襲此爵位的特權。由於趙德芳在太祖太宗的所有兒子中排行第八,因此被稱為八賢王。
封王之後不久,太宗駕崩,真宗繼位。趙德芳從小被太宗養在宮內,與真宗趙恆,襄陽王趙爵一同長大。三個人從孩童成長為少年,直到真宗繼位之後,才為他們兩個分封府邸,搬出了皇宮。
按照祖制,襄陽王遲早要搬離京城,另選封地,當初京城裡的襄陽王府不過是暫住。而按照太宗的遺命,八賢王必須要一直留在京師,因此真宗特意為他選擇了距離皇宮很近的地址,建造了南清宮。
從這樣的選址中亦可以看出,真宗趙恆對趙德芳的看重。人和人之間的親疏,有時候是非常難懂的。按理說,真宗與襄陽王為同父異母的親生手足,自然比起趙德芳要更親近一層。然而從小到大,真宗卻一直更喜歡三個人中年紀最小的趙德芳。而真宗和襄陽王之間或許是因為個性南轅北轍,從小就處的不冷不熱。
在真宗即位之後的十年之間,趙爵早已離開京城,到襄陽做起了他的襄陽王。而趙德芳還一直留在南清宮裡,當他的逍遙王爺。那一年的中秋,趙恆邀趙德芳進宮飲宴,皇帝心情和順,興致頗高,與賢王邊喝邊聊,不知不覺兩個人都醉了。
皇帝留賢王在宮中偏殿留宿,就在那一夜,發生了一件錯事。
錯事?包拯說到這裡,公孫策心中一動。這件錯事顯然不是發生在先帝身上,很有可能,犯錯的人是八賢王。
公孫策猜得沒錯,八賢王因為酒醉,稀裡糊塗地就跟伺候他的一位宮女有了肌膚之親。
“這——”公孫策微微皺眉,“這事若發生在平時,最多算是酒後失德,沒有什麼大不了。但是若發生在皇宮,問題就嚴重了。”
包拯點了點頭,“酒後無德,穢亂宮闈,若是傳出去,不僅僅是八賢王要遭殃,連皇帝都有可能受到牽累。”
公孫策輕輕點了點頭,問道,“那八賢王清醒之後,會對此事作何處理呢?”
第3章 。秘辛(3)
包拯皺了皺眉,答道,“據八賢王所說,他翌日醒來之後發覺自己鑄下大錯,便跟那位宮人表明,自己會承擔責任,親自去跟皇上說明一切。”
公孫策點了點頭,“八賢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