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5 頁)
得一清二楚,內務府樂得少擔責任,
久而久之,這些工作索性就由太監們操持安排啦。
御膳房有句金科玉律的話:“寧生勿爛,寧淡勿鹹。”依照宮中定
制,每桌的碗盤件數都是按品級規定的。皇帝、太上皇、皇太后的菜品
是一百零八樣,皇后是九十六樣,皇貴妃是六十四樣;至於妃嬪、皇子、
格格們也有一定的樣數,由御膳房往各宮分送,誰也不能亂了規矩。
官與宮之間最近的也在一里之外,御膳房廚灶總難免煙熏火燎,
所以距離帝后進膳的地方,也不會太近。就拿皇帝一百零八樣菜說
吧,甭說吃就是排齊了傳膳,熬燉煨燜還可以用水碗托住,要是熘爆炒
炸一類菜式用水汽一燻,豈不是把菜全糟蹋了嗎?
別瞧不起御膳房,其中還真有高人。他們把菜做好之後,先盛在
加釉的大碗裡,把碗蓋蓋嚴,一排一排地擺在飛起鐵簷有把手的厚鐵
板上,上面再罩上一塊鐵板,等於是一隻鐵套盒,上下都有熊熊的炭火
烤著。只要一聲傳膳,把所有菜餚擺在細瓷菜碗裡,一律加上銀蓋,有
的菜還要下襯水碗,放在桌面上擺齊,抬著桌面往方桌上一套,一百多
樣菜有五張方桌也儘夠擺的了。不過有些熘爆汆炒的菜還是要現做
的,所以故宮陳列過乾隆、慈禧、宣統的選單,吃火候的菜是少而又少
就是這遒理。
奶子房
據故都民俗專家金受申說:“奶子房由來甚久,清兵未進關之前,
就有奶子房啦,而且一直隨軍。最早的奶子房僅僅備牛羊奶茶、奶餑
餑、奶餅兒幾樣東西。因為奶類吃食都是抗寒耐飢的營養食物,體積
小又不佔地方,行軍作戰,懷裡藏幾塊奶餅,隨時可以充飢耐戰,所以
奶子房是最初清兵行軍不可少的一個後勤補給單位。到了康熙年間
海晏河清,奶子房花樣增多,組織擴大,漸漸才演變成官裡製作精細奶
類點心的大本營了。”受申兄所說情形,經過息侯金梁的證實,滿洲檔
案裡,確有這些記載。
在宣統年間,各盟旗王子年節朝貢,貢品中還有奶餅一項。奶餅
比一塊銀圓略小,有三塊銀圓厚,每盒十二枚,外用刷了黃柏水的粗木
頭盒子裝著,酸中帶甜並不覺得如何好吃,可是越嚼越香。吃了兩三
枚奶餅,可以抵一頓飯,這跟第二次世界大戰濃縮乾糧有同等功效。
奶子房最拿手的是果盒,真是金漿玉醴無美不備。奶品中有奶
卷、奶餑餑、奶烏他、乳酪、炸酥螺、小炸食,豆類有棗泥、核桃泥餡的豌
豆黃、綠豆黃、黃豆卷、芸豆糕,此外各種蜜餞,各式冰糖蘸的堅果,那
真是上方玉食,鵝黃襯紫,色香醉人。有些吃食是外問難得一見的,有
些是外間雖有,可是比起奶子房製品精粗可就沒有法子相比啦。
奶子房的果盒,分全桌半桌兩種,每盒十六樣,四盒叫全桌,兩盒
稱半桌。上賞如果是果盒,就是半桌也比賞一桌燕菜席都實惠得多,
因為樣樣都是平常不容易吃到的茶食。民國十九年,舍親李木公先生
從上海來北平遊覽,當年他曾經隨侍他的尊大人李仲軒(經羲)進京陛
見,吃過一次上賞的果盒,這次來到北平總想重溫舊夢,再吃一次全桌
的果盒。
湊巧北海五龍亭開了一家仿膳,據說是御膳房奶子房兩位御廚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