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部分(第1/5 頁)
保重!”
一個軍禮,一個擁抱,對於軍人來說,就已足夠!
黎凡生為整個中隊中年齡最小的2205號“猛龍”戰機導航員,22歲的空軍中尉楊旭整了整衣領,又拍了拍這位小老弟的肩膀,才走到隊伍的正前方,“命令!開始登機!”
這一切,都被隨軍記者的錄影機真實的記錄了下來。黎凡生上校下達登機命令的那一刻,正好是20時30分整。
隨後,地勤技術員們在飛行員進行駕駛艙之後,配合飛行員對戰機進行最後一次全面檢查,儀表、油箱、起降輪,當然,還有更重要的掛彈情況。其他飛行員要做的是確保每一枚導彈在火控系統中都確實可用,而黎凡生則是與其他兩名乘員一同檢查了武器艙中那枚巨型炸彈,當然也是他們本次任務中唯一的炸彈——0004號“淘氣寶寶”。
4號“淘氣寶寶”被固定的很好,武器艙側壁的槍械手有力的將“寶寶”擁在懷中,點火裝置在另一支機械臂手中,距離“寶寶”有超過兩米的距離。在“藍芬號”安全起飛穩定飛行之後,武器操作員才會完成點火裝置與“寶寶”的對接,到那時,“淘氣寶寶”就會從可愛的胖寶寶化身為鐵甲惡魔。
機械臂對接點火裝置的過程,需要三分鐘。整個過程,並不需要有人員進入“虯龍”隱身飛翼轟炸機的武器艙內,機械臂的運動軌跡都經過嚴格的測算,武器操作員只要坐在操作室內,輸入密碼,就可以完成這至關重要的一步操作。然後……就是等待機長下達投彈的命令。
實際上,將“天雷”計劃的執行方案改為了夜間突襲,第22特勤中隊在建隊之初苦練的目視投彈變得毫無作用。
這件事證明了鍾義的建議也並不是每一次都有實用意義,目視投彈訓練科目就是其中典型之一。這是前世美軍b…29的飛行員們在空襲廣島和長岐之前的訓練專案,對了應對日本列島上空多變的氣侯條件,美軍不得不在雷達瞄準之外,又準備了一手目視投彈。實戰中,小男孩和胖子也的確都是透過目視而並非是雷達瞄準投下去的。在長岐投下“胖子”時,遇到了一些困難,但老道的美軍投彈手在兩片雲彩中間的縫隙中準確的找到了長岐,並投彈成功。
可b…29上的雷達怎麼能和h…41b虯龍隱身飛翼轟炸機的上先進雷達相媲美?在經歷了對地掃瞄困難和下視角之殤的時代之後,帝國的軍用雷達技術獲得了飛速發展,其中英國解放之後,雷電戰機上的機載雷達技術在其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從這一點上來看,漢、美兩國的新一代雷達師出同宗。
精準的地面掃瞄、夜視紅外成像以及遠達一百二十公里的搜尋距離,h…41b上裝備的藍山…9機載雷達的效能,幾乎可以比擬早期預警機上的“雷達陣”。
優異的雷達效能,也正是“天雷”計劃改為夜間執行的最大保證,而最主要的原因當然是時間!
在“空中停戰日”結束的那一刻發起攻擊,即維護了帝國在世界上的信譽,又能讓美國人無話可說!那麼行動的時間就必須是凌晨左右,而夜間,同樣可以讓虯龍隱身轟炸機的隱身效能更好的發揮。雖然在一萬五千米高空飛行,就算是白天,單憑人的肉眼亦很難發現戰機的蹤跡。現代空戰,隨著中程導彈的出現和雷達技術的發展,早已經進入了超視距時代。
22時47分,“藍芬號”進入跑道,並發動了飛機。在塔臺坐鎮指揮的龍嘯天上將聽到了黎凡生上校的聲音:“藍芬號呼叫指揮塔,藍芬號呼叫指揮塔,準備工作就緒,請求下達起飛命令。”
通訊器中短暫的陷入了寂靜,兩秒鐘之後,一個洪亮的聲音傳來:“艾靈頓·菲爾德機場指揮塔命令,沿1號跑道向東起飛!我是龍嘯天,祝大家好運!”
“是,上將!”黎上校的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