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部分(第1/5 頁)
非對稱模式下的打擊,對於美國大兵們的心理影響極大。當第二天清晨,皇家空軍機群再次出現的時候,很多在峰頂陣地上的美軍士兵甚至不敢再躲進掩體,寧願留在外面,去賭一把自己能否再次幸運的躲過漢軍的轟炸。
但空軍在卡內森戰役中的作用也僅限於此。山谷間高大茂密的林木使得飛機無法更準確的攻擊美軍的工事,即便是低空效能極為突出的“威龍”攻擊機也無法在山峰間完成太多的戰術動作。能夠成功的摧毀美軍的峰頂炮兵陣地,空軍的打擊力度已經超出了張後群的期望值,原本只是希望能夠打擊下美軍的囂張氣焰。
在這種典型的山地攻防戰,最後解決問題當然還是需要地面部隊的進攻。在拉森峰及其周圍的山頂炮兵陣地相繼被摧毀之後,盟軍得以逐步壓制住美軍的炮火。
山地師裝備的“戰神”155毫米口徑牽引式榴彈炮與“山神”105毫米口徑可拆卸式榴彈炮,與美軍的m101式和m114式火炮口徑相當,這也是在數年的戰爭之中,大家逐漸總結出來的,最適用於野戰部隊大規模裝備的兩種口徑火炮。
但盟軍的炮兵部隊勝在有制空優勢,雖然空中攻擊受地型限制,但空中偵察以及北斗系統在近衛軍團系統內的普及,山地叢集的炮兵可以比美軍更快的確定對方的炮兵陣地座標,從而掌握了先手打擊的權利。
對於炮兵來講,在雙方口徑相當、數量差距不大的情況下,失去炮戰的先手權,絕對是制命的。一個星期後,美軍的卡內森小城以西的山區防線被陸續突破。印第安軍團的戰場初哥們,在付出了血的代價後,快速的重拾起祖先的特長。在山谷和密林溪水中作戰,他們就是回到了自己的家園。有盟軍強大的後勤保障能力支援,內華達山脈的崇山峻嶺,完全就是印第安人的主場。
就算是他們缺乏現代戰爭的經驗,訓練時間也過於短促,但在已經成軍數年,一直在新幾內亞島上進行艱苦訓練的近衛山地師帶動下,印第安軍團在特殊地形中的戰鬥力,甚至要遠遠強於盟軍的其他部隊。
犧牲當然是不名避免的,既要同強大的敵人作戰,還要適應腳下危險的地型,盟軍的傷亡數字甚至達到了美軍的二倍。但4月12日,張後群中將還是不顧指揮部參謀們的阻止,強行登上了拉森峰,並親自將一面近衛軍團的血色五爪金龍旗插在美軍在拉森峰的峰頂陣地之上。
山地叢集過萬人的傷亡,只為了換來這座海拔三千米高峰的控制權,首次指揮大型戰役的張後群中將,心情很是激動。同樣是山地,甚至這裡的地勢遠不及神秘查亞峰的險峻,但戰鬥的殘酷遠超他所預想的艱難。
每一處山丘,每一條谷地,美軍都依靠著眾多的工事群在頑強抵抗。光是為了攻下拉森峰,近衛第29山地師的一個團和一個印第安旅就幾乎被打殘,而峰頂五百美軍無一投降,全部戰死。戰鬥結束後,盟軍的救護隊根本就不用房間尋找,在登上山頂的那條小路上,幾乎每一步都有倒下的盟軍戰士屍體。一千八百人犧牲,還有近兩千人重傷,這樣的戰鬥,讓張後群沒有一絲勝利的喜悅。在峰頂上插上一面軍旗,張中將是為了給烈士招魂,而絕非炫耀。
他甚至想起了在發起進攻的那天,自己改編的那首狗屁不通的《清明》,在這裡,沒有紛紛春雨,更沒有酒香杏花村,有的只是開戰以來近萬士兵們用鮮血染紅的座山峰和烈士們永不消散的英靈。
在薩克拉門託,遠征的盟軍成立了招靈所,專門負責確認烈士身份,並其屍體焚燒後儲存好骨灰。跨過了半個地球遠征美洲,漢皇要求不許將任何一位烈士留在異國他鄉,路途遙遠,運輸屍體不便,那麼就將他們的骨灰帶回來,“當我們勝利凱旋的時候,帶兄弟們一起回家!”
血色五爪金龍旗飄揚在拉森峰頂峰,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