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 苕華幽夢(第1/2 頁)
在那動盪不安的年月,有一個名叫清平鎮的地方。鎮中百姓原本過著男耕女織、安居樂業的生活,然而,連年的天災人禍,讓這片土地陷入了深深的困境。
鎮外的山坡上,苕花曾經絢爛地開放著。那苕花,紫的高貴,白的淡雅,花朵如鈴鐺般垂掛在藤蔓之上,微風吹過,輕輕搖曳,彷彿在訴說著曾經的美好。可如今,苕花也在這衰敗的世道中失去了往日的生機。藤蔓漸漸枯萎,花朵也變得稀疏,零落地掛在枝頭,似是在無聲地嘆息。
在清平鎮裡,住著一位名叫錦書的年輕女子。她生得眉清目秀,自幼飽讀詩書,心中懷著對美好生活的憧憬。錦書的父親是一位私塾先生,雖家境貧寒,但在父親的教導下,錦書知書達理,溫柔善良。她常常幫著母親操持家務,在閒暇之時,便會坐在窗前,誦讀詩書,或是拿起針線,繡出心中的美好願景。
然而,這一切都在災荒的陰影下漸漸黯淡。家中的糧食日益減少,父親的私塾也因無人能負擔學費而關閉。為了維持生計,父親不得不外出尋找生計,只留下錦書和母親相依為命。
錦書看著母親日漸憔悴的面容和家中空空的米缸,心中滿是憂慮。她決定走出家門,看看能否為家中找到一些幫助。她走在清平鎮的街道上,曾經熱鬧的集市如今冷冷清清,許多店鋪都已關門大吉。偶爾遇到幾個路人,也都是面容愁苦,行色匆匆。
在鎮口,錦書遇到了一位名叫子墨的年輕書生。他本是來清平鎮投奔親戚的,然而親戚早已在災荒中離世,他也被困在了這裡。子墨身著一襲青衫,雖已有些破舊,但難掩他身上的儒雅氣質。他面容清瘦,眼神中透著一絲迷茫和憂慮,但仍不失堅定。
錦書與子墨的目光交匯,彷彿有一種無形的力量在兩人之間牽引。子墨率先開口,輕聲問道:“姑娘,這鎮中可有什麼地方能找到些吃食?我已多日未曾飽腹。”錦書心中一酸,搖了搖頭說:“這災荒之年,鎮上糧食短缺,大家都在為生計發愁。”
兩人不禁相視苦笑,在這困境之中,彷彿找到了一絲共鳴。錦書看著子墨,心中湧起一股憐憫之情,說道:“公子若不嫌棄,可到我家中暫歇,雖無佳餚,但粗茶淡飯還是能勉強果腹。”子墨感激地看著錦書,連忙道謝。
錦書帶著子墨回到家中,母親看到錦書帶回一個陌生男子,微微一怔。錦書趕忙解釋了緣由,母親看著子墨文弱的樣子,也心生同情,便同意讓他留下。
子墨在錦書家中住下後,他與錦書之間的感情也在這艱難的日子裡逐漸升溫。他們會在夜晚坐在院子裡,望著天上稀疏的星辰,談論著詩詞歌賦、人生理想。子墨會給錦書講述他在旅途中的見聞,錦書則會分享自己在清平鎮的童年趣事。在這困苦的時光裡,他們的笑容和話語成為了彼此心中最珍貴的慰藉。
然而,現實的困境卻如影隨形。家中的存糧越來越少,錦書和母親不得不四處尋找野菜、草根充飢。子墨看著錦書日益消瘦的面容和粗糙的雙手,心中滿是心疼。他想要幫助錦書一家,卻又因自己是個文弱書生,無能為力。
一日,錦書在挖野菜時,不小心摔倒受傷。子墨心急如焚,他撕下自己的衣袖,為錦書包紮傷口。看著錦書蒼白的面容,子墨緊緊握住她的手,說道:“錦書,都是我無用,讓你受苦了。若有一日,我能出人頭地,定不會讓你再過這樣的苦日子。”錦書微微搖頭,強忍著疼痛說道:“子墨,莫要自責。這是天災,我們能相互陪伴,已是不幸中的萬幸。”
隨著時間的推移,清平鎮的情況越發糟糕。疾病開始在鎮中蔓延,許多老人和孩子都在病痛與飢餓中離世。錦書的母親也不幸染上重病,家中無錢買藥,錦書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母親的身體越來越虛弱。
錦書日夜守在母親床邊,眼中滿是淚水